事业单位申论归纳概括题:手把手教你审题明确“找点”方向

事业单位申论归纳概括题:手把手教你审题 明确“找点”方向

在申论考试中,大多数同学都知道找点很关键,但往往在看到题目后,草草瞥一眼题干就开始读材料了。殊不知,会找点、找对点的前提是审好题。审题“精”,找点才会“准”。今天,中公教育以归纳概括题为例,手把手教大家审清题目,为下一步找点指明方向。

归纳概括题中,题目的问法不尽相同,但本质上是对单一要素如问题、原因、做法等要素的归纳概括。下面中公教育按照题目的不同问法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何精准审题。

一、一般问法

“给定资料 2”中,S 市进行了“局区合一”改革,请你概括这项改革的背景、措施和成效。(10分)

要求∶ 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 250字。

【审题分析】

1.材料范围限定:材料2。

2.概括对象:改革的背景、措施和成效。首先,要明确此题有三个概括对象,需要区分书写。即背景:.......。措施:.......。成效:.......。其次,需要在读材料前大胆思考三者的区别。其中,最简单的是概括措施,需要去材料中找“局区合一”改革到底是怎么改的,应以做法为主。接下来思考成效,成效为效果、意义、作用。从时间上来说,成效发生在改革之后,所以读材料时要关注改革以后带来的好的变化,那些好变化即为成效。最后概括背景,背景从时间线索上来看,为改革之前。也就是为什么要进行“局区合一”改革。在这里也可以大胆假设一下,有可能是因为“局区不合一”会有一些不便之处,所以要改革。找点的时候看到改革之前的内容,可以考虑是否为背景。思考清楚这三点,基本上在找点时候便心中有数了。

3.关注分值、字数:10分,250字。分值偏少,不可在此题上花费太多时间;250字看似常规,但分配给三个作答对象,仍然需要严格控制字数,读材料时划词不划句。

二、特殊问法

根据“给定材料 3”,请分析为什么仙路控股有限公司遇到了“中年危机”,而国欣家居实现“蝶变”。(20 分)

要求∶ 紧扣材料,分析全面;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不超过 300 字。

【审题分析】

1.材料范围限定:材料3。

2.分析对象:为什么仙路控股有限公司遇到了“中年危机”,而国欣家居实现“蝶变”。首先,“分析”二字说明要点有可能不能直接从材料得出,需要分析推导、概括总结再得出。读材料时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看到具体案例要把握案例反映出的实质观点。其次,此题共两问,一是问为什么仙路控股有限公司遇到了“中年危机”,二是问为什么国欣家居实现“蝶变”,需要区别书写,分别找到遇危机和实现蝶变的原因。如果找到两者的核心区别,可以考虑写总括句,即总分结构进行书写。最后,可以大胆思考要点方向。两问的主体都是企业,要找到一方失败而另一方成功的原因,有可能区别不在外部原因的差异,而在于其自身的选择或做法不同,在找点时要对各自的表现重点关注。

3.关注分值、字数:20分,300字。分值比较常规,字数虽然较多,但分配给两问,还是需要压缩字数,读材料时划词不划句。

4.关注特殊要求:

紧扣材料,分析全面:紧紧围绕材料作答,找点要细要全,宁滥勿缺多列点。

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两问区分书写,把握材料内在逻辑。

以上为申论归纳概括题目中常见的两种问法及对应的审题过程,备考者需要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认真钻研题干和要求,按照科学的方法审题,复习效率会事半功倍哦!

事业单位申论归纳概括题:精准掌握快速出击

事业单位申论归纳概括题:精准掌握 快速出击

归纳概括是申论试卷高频考点,甚至是必考题型,考生面对这一类问题,常感觉很简单,但是却因为细节而丢分,所以面对这一类题型,我们要做的就是精准掌握理论,快速出击,找准要点,准确概括,下面中公教育结合一道试题进行深入讨论。

题干:根据“给定资料 1”,请分别谈谈高大妈和老姚的“喜”和“盼”。(15 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 200 字。

从题干中我们不难看出,有两个主体,分别是“高大妈”和“老姚”,而题干中明确说两个方面,一个是“喜”,一个是“盼”,所以在这里题干给我们设置了障碍,有大部分考生只回答了一个层面,这显然是不对的,因此,从题干中我们知道,作答任务:高大妈的“喜”和“盼”、老姚的“喜”和“盼”。另外,这道题字数为200字,所以我们在书写答案时,一定要注意字数,避免字数超过200字。

分析完题干,我们考场上正常的思路就是要去材料中画点,这个过程一定要注意回扣题干,时刻保持仔细,不能漏掉任何一个要点,而对于归纳概括题来说,合并同类项也同等重要,一般情况,我们说到合并同类项,常思考以下几点。

1.同义法:表达同一涵义的要点合为一个要点。

2.同范围法:表达同一范围的要点合为一类。

常见范畴:

五大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

民生: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养老

区域:东/中/西、南/北方、城/乡、国内/国外

原因:内因/外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人为原因/自然原因

3.同主体法:按不同的人进行合并,表明是一个主体。

常见主体:

微观:个人(学生、农民工、教师、官员……)、家庭

中观:企业、单位、学校、工会、协会、媒体

宏观:政府、国家、民族、国际

考生在作答的时候,在看到可以合并的时候,可参考常见的考点进行合并书写。在最后的书写阶段,考生也一定要注意,最终答题纸的书写逻辑,一般情况归纳概括题是按照以下思路进行书写的:

总——分

总:总扩句

分:罗列要点(核心词前置+内容要点)

最后的书写阶段,考生一定要注意字迹规范,工整,注意书写序号,把握内在逻辑。因此,掌握答题技巧,提高做题能力,我们会发现归纳概括比想象中简单。

事业单位申论归纳概括题轻松找全要点

事业单位申论归纳概括题轻松找全要点

在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能力属于较重要的一种能力,甚至会渗透到其他题型中进行测查。面对这种测查情况,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好寻找要点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各考试情况。下面中公教育就拿几招教你轻松找全、找准要点。

(一)仔细审题,问什么答什么。

通过审题明确题型、作答对象、限定词、问数、材料范围、字数、特殊要求。

1.题型:概括/概述/总结/归纳/归纳概括明确的作答对象即为归纳概括。

2.作答对象:常规(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特殊(变化、新变化、差异、具体表现、特点)。

3.限定词:对作答对象的修饰.如:概括老张家乡的变化。

4.问数:着重关注并列连词 如:和、及、并..题干中有并列连词,说明不止一问,考生需仔细审题。

5.范围:题干中直接给出了材料范围,可以直接使用。如没有明确指出材料范围,需要考生根据题干要求去判定材料范围,这就要求考生要审清题意,从问题出发,寻找与问题相关的材料范围。

6.字数:审清楚题干信息是200字以内还是200字左右;考生作答字数需符合题干要求。

7.特殊要求:归纳概括题:常规要求为全面、准确、有条理。 全面即找点要齐全、不遗漏要点;准确即要点的表达要准确、尽量使用原文表达;有条理是指答案呈现的过程中要分条罗列要点!但考生也需要关注是否有分类合理等特殊要求;如有考生需按照要求作答。

(二)找点,问什么找什么。

运用阅读方法(关键词+逻辑关系),回到材料中寻找与作答对象相关的所有要点。

申论答题一般都是围绕四大要素作答:问题、原因、影响、做法。

需要快速锁定要素词:

一、问题词:不足、缺陷、困难、瓶颈、症结、漏洞、矛盾、弊端……

二、原因词:因为、由于、根源在于、其背后揭示了、主要归因于……

三、影响词:积极影响--有利于、实现了、完成了、促进了、推动了……

消极影响--不利于、阻碍了、破坏了、制约了、危害了……

四、对策词:建议、提议、途径、路径、方法、探索、思路、措施、应该、需要、必须、动宾搭配。以上四种统称为要素词,帮助大家快速锁定、找准要点,而关联词能帮助大家找全要点。

除了要素词,我们也需要关注材料中的关联词,更好地理清材料逻辑!

1.表并列:(并列词前后都是要点)还、也、同时、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一边……另一边……、除此之外。

2.表转折:(转折之后往往是重点)但是、然而、虽然、却、可是。

3.表递进:(递进词前后都重要,只不过需要进行顺序排列)更加、越来越、不仅仅乃至、甚至。

4.表因果:(有因有果都重要,看题干要啥)由于……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5.表总结:(总结之后往往是要点)因此、可见、总而言之、综上所述。

(三)要点加工,规范表述。

1)语言加工:简洁规范(删掉无实际意义的修饰词)尽量使用原文。

2)内容加工—合并同类项

同义法:意思相近或语意色彩相近的要点合并。

同范围:五大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三大产业(一产、二产、三产)。

同主体:个人—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国家。

3)逻辑加工:归纳概括题目的最终答案呈现是总分格式,也就是去使用 “总括句+具体表述”的形式,在考试过程中,总括句的书写既能体现逻辑思维,又是展现概括能力的好机会,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总括句的写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①直接转述题干内容,抄写关键词句。

②把要点的分类写到总括句,体现材料逻辑。

③从材料中提炼概括总括句,常依靠首段、尾段、中心段内容书写。

(四)整合要点、书写答案:将加工好的要点按照材料顺序呈现即可。

中公教育认为,对于考试中的归纳概括题而言,要点的寻找至关重要。相信借助上面几个步骤,大家一定能够找准找全要点,轻轻松松得高分!

事业单位申论归纳概括题作答的底层逻辑

事业单位申论归纳概括题作答的底层逻辑

对于申论考试而言,归纳概括是最基础的题型,这类题目出现的频率很高。并且归纳概括是申论的底层逻辑,如何能更好地做好这一题型呢,今天就跟中公教育一起来学习。

一、要学会深刻理解答题对象,明确找点意图。

在归纳概括题目中,作答对象分为常规对象和非常规对象两种情况,其中常规对象主要有问题、原因、影响、对策几种,相对较为简单。而非常规对象形式多样,且又比较抽象,作答难度较大,这时就需要更深刻地理解答题对象,进而明确找点线索。

例如2019年考试,两道归纳概括题,分别为“概括小张家乡新变化”和“分析小吴发生了哪些变化,使村民对她的称呼由那个大学生变成了小吴”,分析这两道题的概括对象,前者为“新变化”,意为新出现的变化,强调变化之后现在的情况;后者为“变化”, 意为现在和过去出现了不一样的情况,强调前后对比的不同。通过对比分析即可发现,二道题目的找点方向不同。

二、要学会关注梳理材料逻辑,合理提炼要点。

申论材料都是十分科学的,给定资料是命题人“出题意图”的重要体现,出题人给出的材料就是在向考生传递信息,所以我们要读懂材料,理解材料的逻辑层次和内涵,才能更好地筛选出要点。因此,找寻要点时,需要关注材料逻辑。

例如,2022 行政执法卷第一题:“给定资料 1”反映了 N 市积极落实惠企政策的有关情况,请简述其主要做法及成效。材料中第三段提到:姚经理专程到市财政局查询,工作人员告诉他,这是市政府新推出的“免申即享”服务,即通过各部门联动、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免于申报直接发放奖补资金,做到应享尽享、应兑尽兑,切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可以看到在这段材料中,“免申即享”服务之后的内容“即”表示对政策服务内容的具体解释,因此可以确定要点为推出“免申即享”服务,增强企业获得感。

综上所述,中公教育建议考生在概括要点时,不仅要学会深层次理解答题对象,明确找点线索,同时要关注材料逻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