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20世纪三个教学改革运动

  人们把20世纪称为教育改革的世纪。其中有三次改革对教育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接下来,对这三次改革进行介绍。

  一、程序化教学运动

  程序教学运动的理论基础来自于斯金纳提出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为代表。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思想,也可以认为是把教学过程程序化,其基本原则是:

  ①要把教材分成具有逻辑联系的自定步调的小步子;

  ②要求学生做出积极的反应;

  ③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强化;

  ④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步调,使错误率降低到最小限度。

  口诀:小(小步子)鸡(积极反馈)自(自定步调)己(即时强化)滴(低错误率)

  程序化教学运动的出现推动了现代教育的发展,使得学生在自定步调的个别化学习中勇于尝试和探索。具有使教师有时间个别指导学习的优点。

  二、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是当代认知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提出了认知一发现(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这一理论对现代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①一个实质:布鲁纳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应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新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②两个教学方法:布鲁纳主张发现教学法,这对课堂的教学改革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理解各学科的结构和倡导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通过教材和教师所提供的教学资料,使学生亲自去发现、探索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或规律。

  ③三个学习过程:获得——转化——评价。

  ④发现学习的基本程序一般为:创设情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学习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现代西方心理学发展的一种新取向,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但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应关心学生的自尊和能力,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课程、方式、方法和教学时间。教师被看作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这和促进者,老师的角色应该是助产士或者催化剂,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自我实现。

  以上就是对这三次著名的课改运动的介绍,在考试中喜欢把人名和观点进行匹配考察,大家需要正确识记的基础上精准理解。

  练一练

  ( )学习和教学观深刻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合称为20世纪三大教育运动。

  A.实用主义 B.人本主义 C.建构主义 D.马克思主义

  【答案】B。解析: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儿童游戏的分类

  在学前儿童中,游戏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常常以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的知识点,所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以表格形式看看儿童游戏的分类。

  1.皮亚杰的游戏分类(按照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

  

  类型

  

  年龄段(认知阶段)

  

  表现和特点

  

  示例

  

  练习性游戏

  (感觉运动游戏)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最早的一种游戏形式

  

  获得的快感;

  重复某种活动或动作;

  可以是徒手游戏,也可以是操作物体

  

  反复踢被子

  反复拍皮球

  

  象征性游戏

  (符号游戏或假装游戏)

  

  前运算阶段

  ( 2~7 岁)

  ?儿童游戏的高峰

  ?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

  

  以物代物、以人代人;(出现了象征性符号)

  模仿和想象;

  ?象征性游戏并不是一种货真价实 的模仿性行为

  

  过家家时,用树枝代替筷子;

  以竹代马;

  角色扮演(角色游戏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规则游戏

  

  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按照规则进行的、带有竞赛性质;

  摆脱了具体情节的象征而进一步抽象化

  

  跳房子、跳皮筋、下棋、打牌等

  

  注意:在前运算阶段儿童还会出现一种结构游戏,也叫建构游戏。它是指儿童利用材料进行有目的和计划的建构。例如搭积木(积塑)、拼图、泥塑、手工。

  2.帕顿的游戏分类(按照儿童的社会行为划分)

  

  阶段

  

  出现年龄段

  

  特点

  

  交往

  

  示例

  

  偶然行为

  (无所事事)

  

  婴儿期

  

  暂时感兴趣的事情吸引

  单纯动作

  

  无

  

  偶尔在椅子上爬上爬下

  

  旁观游戏

  

  儿童的学步早期

  

  自己不玩,看别人玩

  

  无,只看

  

  儿童看其他人玩积木但自己不玩

  

  单独游戏

  

  儿童学步中期

  

  自己玩自己的

  

  无交往

  独自

  

  儿童独自玩自己的积木,不管别人

  

  平行游戏

  

  儿童学步后期和3岁左右

  

  各玩各的;

  但会相互模仿,材料相似

  

  无交往

  有模仿

  

  各自玩各自的积木,但模仿别人的搭积木

  

  联合游戏

  

  3~4 岁儿童

  -中班为主

  

  一起做游戏;

  但无共同目的和分工

  

  有交往

  无合作

  

  借还玩具中短暂交谈的行为

  

  合作游戏

  

  4 岁或更大

  -大班为主

  

  一起做游戏;

  有分工和规则意识

  

  有交往

  有合作

  

  两个儿童玩过家家,一个扮演医生一个扮演病人

  

  现在大家对游戏的分类有所了解,让我们一起做题来练习一下吧!

  【单选题】婴儿偶尔用双脚蹬席子发出响声后,他就会连续的用脚去蹬席子让它再度发出声响。这种游戏按照皮亚杰的游戏分类,属于( )。

  A.规则游戏 B.结构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练习性游戏

  【答案】D。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游戏分类。练习性游戏也称为感觉运动游戏,这个阶段的游戏最初是通过自己的身体作为游戏的中心,逐渐地会摆弄与操作具体物体,并不断反复练习已有动作,从简单的、重复的联系中,尝试发现、探索新的动作,从而使自身获得发展。题干中儿童连续的用脚去蹬席子是一种反复练习的动作,因此属于练习性游戏,D选项正确。

  选项A,规则性游戏是7—11岁的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与具体运算阶段相对应。

  选项B,结构游戏,也叫建构游戏。它是指儿童利用材料进行有目的和计划的建构。例如搭积木(积塑)、拼图、泥塑、手工。

  选项C,象征性游戏又称符号游戏,这个阶段的游戏中出现了象征物,儿童把一种东西当作另一种东西来使用。

  综上所述,选项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知觉特征易混辨析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辽宁省各地市的教师招聘考试已经陆续开始。与此同时,各位小伙伴们也都进入到了备考的攻坚阶段。其中知觉特性是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的知识点,且对于广大考生而言也是一处比较难以理解区分的知识点。本期内容我们就围绕着知觉特性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辨析,希望对各位备考教师招聘的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1.选择性VS理解性

  选择性:不同人知觉到的是不同对象

  理解性:不同人知觉到的是同一对象,但是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

  例如:

  (1)看到电影海报,大人关注的是海报上的文字,小孩儿关注的是海报上的照片。——选择性

  (2)看到一幅画,小孩儿看到的是画面上人物的形象,大人看到的是人物背后的关系。——理解性

  2.整体性VS理解性

  整体性:通过关键特征得出整体认识,反映的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理解性:强调自身的理解,不强调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例如:

  (1)做完形填空时,结合上下文及已有知识填空。——整体性

  (2)做阅读理解时,结合上下文及已有知识猜测词义。——理解性

  3.整体性VS选择性

  整体性:目的是利用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来认识同一对象。

  选择性:目的在于认出不同的对象

  例如:

  (1)一个人换了衣服和发型,我们依然能认出这个人。——整体性

  (2)士兵在战场上穿着迷彩服,以达到隐蔽自身的效果。——选择性

  4.考题演练

  1.(单项选择题)为了引起人们的兴趣,广告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喜欢在广告画面上空着一部分信息,让观者自己去完善。这种利用残缺的画面使人形成完整印象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了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答案】B。解析:空着的一部分信息,需要观察者自己去完善成完整的知觉对象,这是利用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因此选择整体性。

  2.(单项选择题)我们看到的是一些黑色斑点,一下子分辨不出是什么,当有人说出这是一条狗,马上这些斑点便显示成一条狗的轮廓。这体现了知觉的( )特征。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答案】C。解析:有人说是狗,这是一种言语提示,使我们调动出跟狗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再用它来认识当前图片,就能看出狗的轮廓了,这是研究知觉理解性常用的斑点图。

  最后,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小伙伴们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预祝大家逢考必过,我们下期再见!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信度与效度的区分

  信度和效度的关系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对很多同学来说,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今天就信效度的内涵及关系做一个归纳总结,也希望对大家的学习能够有所帮助!

  1.效度:指的是一个测验能否真实准确地反应所要测量事物的程度,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某测验测量准确与否的问题,因此也是衡量一个测验优劣的最重要的指标。效度的内涵及其地位考试中也常以内涵型或地位型单选题、判断题形式考察,需要大家能够理解识记。

  2.信度:同一测验多次测量,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与可靠性程度,这一概念内涵尤其是其中的可靠性,考试中常被归为效度以判断形式考察,需要重点掌握。同时,考试中经常考察测验长度(即测验题量的多少)对测验信度的影响,因此二者关系也需要大家掌握。一般来说,增加同类题目的测验长度,增加题目的代表性,是提高信度的一个有效办法,当然也要避免过犹不及的现象,测验题目过长反而会干扰测验信度。

  效度vs信度

  关于效度和信度的关系,也是常考的一个难点:信度高的,效度不一定高;效度高,信度一定高。下面将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帮助考生理解。

  小明用一个坏了的体重计测体重,多次测量得到的结果都是20公斤,而小明的实际体重应该是60公斤。测量得到的结果一致性很高,说明这个测验的信度高。但这个体重计却并没有准确地测出小明的真实体重,说明这个测验的效度低。总结一下就是,当一个测验信度高的时候,效度不一定高。

  如果小明用一个正常的体重计,多次测量得到的结果都是60公斤,也就是小明真实的体重。这次测验准确测出了小明的体重,且结果保持一致,也就是说效度高、信度也高。在一定时间内,真实结果一般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因而只要能测出真实结果,多次施测结果就会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即效度高、信度一定高。

  理解了信度和效度的内涵,大家就可以去推断二者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高效度一定高信度——测量准确即可八正测量结果的稳定和可靠

  2.高信度不一定高效度——测量结果稳定并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如拿高三数学卷子测试小学三年级孩子的数学水平,测试多次结果均为0.信度高,但并不能说小学三年级孩子没有数学能力。

  3.低效度不一定低信度——道理与高信度不一定高效度一致。

  4.低信度一定低效度——测量结果波动很大,稳定性不好,那么结果的准确性就不会很高。

  以上是关于信效度的关系的描述,大家可以通过试题来测试对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