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王路

  

姓名:

  

王路
性别: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清华大学
所在院系:

  

建筑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8130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研究领域: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设计,风景、聚落与建筑,演变中的乡土建筑,全球化语境中地方建筑创作的理论与实践,历史环境中的新建筑创作,当代德语地区建筑,博物馆建筑设计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现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世界建筑》杂志主编,主持王路工作室/壹方建筑。长期来从事建筑设计与理论的教学、科研和实践工作。已完成多项科研和规划设计项目。在曾应邀在瑞士苏黎世高等技术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等国内外建筑院校讲学。
学术经历
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学位,1979-1984
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1984-1987
德国汉诺威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2-1997
工作经历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助教、讲师,1987-1991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1997-2001
《世界建筑》杂志主编,1999-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2001-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2002-
王路工作室/壹方建筑主持,2004-
学术兼职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
杭州市城市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浙江大学建筑系客座教授
中国建筑学会竞赛工作委员会委员
《建筑师》、《亚洲建筑与工程》、《CA》(南韩)等建筑杂志编委
研究方向
建筑设计与理论
研究领域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设计,风景、聚落与建筑,演变中的乡土建筑,全球化语境中地方建筑创作的理论与实践,历史环境中的新建筑创作,当代德语地区建筑,博物馆建筑设计。
开设课程
建筑设计原理二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
研究生指导
指导博士生:在读5人
指导硕士生:在读8人
指导工硕生:在读8人
指导留学生:在读2人
获得奖项
清华大学129优秀青年教师奖,1990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
清华大学长谷优秀教师奖,1999
清华大学第四届良师益友称号,2003
清华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2004
亚洲建筑推动奖,2004
意大利国际石材建筑奖佳作奖,2005
著作及论文
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中发表论文40余篇。建成项目在美国《Architectural Record》、德国《Bauwelt》、西班牙《AV》等建筑杂志以及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建筑专著中发表,并多次参加在国内外举办的当代中国建筑展。
论文:在《建筑学报》、《世界建筑》、《建筑师》、《时代建筑》、《中国园林》、《Detail》、《Bauwelt》等国内外专业期刊中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
Einmal-Architektur in Peking, Bauwelt, 12/2005, 64-71
纳西文化景观的再诠释,世界建筑,11/2004
乌托邦与现实之间 – 束河古镇更新联想, 建筑业导报, 7/2004, 38-39
新乡土建筑的再诠释(王路、支文军),时代建筑, 3/2003, 56-64
论居住,建筑学报,12/2001, 25-30
村落的未来景象, 建筑学报,11/2000, 16-22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 建筑学报, 11/1999, 17-21
根系本土, 世界建筑, 8/1999, 67-73
维也纳当代住区建设, 世界建筑, 4/1999
论中国传统建筑体现的人对自然的有情观念,建筑师,31,10/1988
专著:博物馆建筑设计(合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德国当代博物馆建筑,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村落的塑造(德文,合著), 德国下萨克森州农林部出版,1994
主编:中国青年建筑师,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世界建筑20年,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0
承担项目
主要科研成果
传统村镇的保护与更新(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主持人
从包豪斯到柏林—德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清华大学青年骨干人才基金项目),主持人
城市化背景下传统村镇和历史街区的结构更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负责人,
当代乡土与聚落规划(高校博士学科点基金项目),主要负责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桃渚古城保护与更新规划,主持人
主要设计实践
浙江天台博物馆,2002
温州红蜻蜓集团上海浦东厂区规划及建筑设计,2002
合肥市文化艺术中心国际竞赛,2003
四川安仁建川博物馆聚落文革像章馆,2004-
宁波博物馆建筑设计国际竞赛,2005
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国际竞赛,2005
天津鼓楼商业街改造,2005-
浙江天台金全才玻雕艺术博物馆,2005-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陈民

  

姓名:

  

陈民
性别: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清华大学
所在院系:

  

航天航空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80701工程热物理
研究领域:

  

相变传热传质,材料热物理性质,微纳米热质传递现象的分子动力学及蒙特卡罗模拟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1988年获华中理工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学士学位,1991年获天津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学位。1997-1998年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8年12月留校任教至今。期间分别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002.2-2002.8)和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2003.3-2004.10)从事合作研究,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获中国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研究领域:
1.相变传热传质
2.材料热物理性质
3.微纳米热质传递现象的分子模拟
教学工作:
1.热科学中的计算机分子模拟方法,研究生课程,主讲;
2.热物理学基础,本科生课程,主讲。
著作及论文
成果及论著(2000-):
1.B. Y. Cao, M. Chen, Z. Y. Guo, Liquid flow in surface-nanostructured channels studied b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Phys. Rev. E., 2006, 74: 066311.
2.B. Y. Cao, M. Chen, Z. Y. Guo, Effect of surface roughness on gas flow in microchannels b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Int. J. Eng. Sci., 2006, 44: 927-937.
3.D. Q. Yu, M. Chen, and X. J. Han, Structure analysis methods for crystalline solids and supercooled liquids, Phys. Rev. E. 72: 051202, 2005.
4.B. Y. Cao, M. Chen, Z. Y. Guo,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tangential momentum accommodation coefficient for gases, Appl. Phys. Lett., 2005, 86: 091905.
5.X. J. Han, M. Chen, Z. Y. Guo,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for the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liquid Ti-Al alloys, Int. J. Thermophysics, 2005, 26: 1-12.
6.X. J. Han, M. Chen, Z. Y. Guo,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of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undercooled liquid cobalt, J. Phys.: Condens. Matter, 2004, 16: 2565-2574.
7.X. J. Han, M. Chen, Z. Y. Guo,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undercooled liquid Au–Cu alloys from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J. Phys.: Condens. Matter, 2004, 16: 705-713.
8.Z. J. Wang, M. Chen, Z. Y. Guo, A molecular study on the liquid-vapor interphase transport, Microscale Thermophysical Engineering, 2003, 7(4): 275-289.
9.J. W. Shu, B. Wang, M. Chen, J. Z. Wang and W. M. Zheng,Optimization techniques for parallel force-decomposition algorithm in molecular dynamic simulations, Computer Physics Communications, 2003, 154 (2): 121-130.
10.J. Z. Wang, M. Chen, Z.Y. Guo,A two-dimensional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of liquid-vapor nucleation, Chin. Sci. Bull., 2003, 48 (7): 623-626.
11.W. J. Yao, X. J. Han, M. Chen, B. Wei, Z. Y. Guo, Surface tension of undercooled liquid cobalt, J. Phys.: Condens. Matter, 2002, 14: 7479-7485.
12.Z. J. Wang, M. Chen, Z. Y. Guo, Modified transition state theory for evaporation and condensation, Chin. Phys. Lett., 2002, Vol.19, No.4, pp.537-539.
13.M. Chen, C. Yang, Z. Y. Guo, Surface tension of liquid Ni-Cu alloys: a molecular simulation approach, Int. J. Thermophysics, 2001, 22(4): 1295-1302.
14.C. Yang, M. Chen, Z. Y. Guo,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on specific heat of Fe-Ni melts, Int. J. Thermophysics, 2001, 22(4): 1303-1309.
15.Z. J. Wang, M. Chen, Z. Y. Guo, C. Yang, A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n the liquid-vapor interface profiles, Fluid Phase Equilibria, 2001, 183-184: 321-329.
16.X. J. Han, C. Yang, B. Wei, M. Chen, Z. Y. Gao, Rapid solidification of highly under cooled Ni-Cu alloys, Mat. Sci. Eng. A, 2001, 307(1-2): 35-41.
17.M. Chen, Z. Y. Guo and X. G. Liang, Molecular simulation of some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phenomena, Microscale Thermophysical Engineering,2001, 5(1): 1-16. (Perspective Article)
18.M. Chen, C. Yang, Z. Y. Guo, A Monte Carlo simulation on surface tension of liquid Nickel, Mat. Sci. Eng. A, 2000, Vol. 292(2): 203-206.
19.P. W. Li, M. Chen, W. Q. Tao,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local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R134a forced-convection condensation inside smooth horizontal tubes, Heat Transfer Engineering, 2000, Vol.21, No.6, pp.34-43.
20.M. Chen, P. W. Li, W. Li, W. Q. Tao,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flow boiling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HFC-32/HFC-134a mixtures inside a horizontal smooth tube, Int. J. Transport Phenomena, 2000, Vol. 2, No. 2, pp. 93-101.
承担项目
科研项目(2000-):
1.合金熔体微观结构和热物理性质及其对凝固组织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2.微纳体系中流体输运与控制的分子动力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
3.蒸发和凝结现象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与实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
4.流体初始形核过程的分子动力学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负责人。
5.工程热物理领域中的大规模MD并行计算方法研究, 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项目,负责人:舒继武、陈民。
6.某些极端条件下热现象的并行分子动力学研究, 清华同方探索108集群计算机应用基金项目,负责人。
7.流体成核现象与机理的计算机分子模拟研究, 清华大学骨干人才支持计划, 负责人。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贾惠波

  

姓名:

  

贾惠波
性别:

  

出生年月:

  

1945-0-0
工作单位:

  

清华大学
所在院系:

  

机械工程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80401精密仪器及机械
研究领域:

  

精密仪器微细工程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贾惠波教授,1945年生于河北,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1986年赴原西德夫朗和费物理测量技术研究所工作进修一年。现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党委书记,清华大学微细工程研究所(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所长。
获得奖项
近年来,在光盘文档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中,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获北京市、中央办公厅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其他省部级科技奖5项。光盘文档管理系统连续多年做为北京新技术开发区拳头产品,并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与航天部门合作研制的雷达信号光盘采集系统,获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承担项目
长期从事光学测量仪器、大规模集成电路专用设备和光盘应用系统方面的科研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技术骨干担和参加国家六五、七五和八五科技攻关任务,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目前的科学研究工作主要是光存储技术在高速数据流采集记录方面的应有,例如雷达信号的采录分析、星载光盘记录仪等,还承担象铁路售票系统这样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工作。另外,在 863科研计划中也承担一些仪器设备的研究工作。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沈德忠

  

姓名:

  

沈德忠
性别:

  

出生年月:

  

1940-6-0
工作单位:

  

清华大学
所在院系:

  

理学院
职称:

  

院士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70200物理学
研究领域:

  

无机非金属晶体的生长、探索及应用研究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沈德忠,男,汉族,1940年6月生于贵州贵阳,196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1986~1987年多伦多大学进修光波导,1993~1994年在美国圣芭芭拉大学合作研究光折变效应。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晶体的生长、探索及应用研究。
先后研究过人造金刚石、金刚石聚晶、LiF、BaF2、BGO、KCl、ZrO2、FeBO3、LiNbO3、KNbO3(KN)、KTiOPO4(KTP)、CsLiB6O10(CLBO)的晶体,涉及熔剂、提拉、坩埚下降、高温高压、冷坩埚的晶体生长方法。在KN晶体的研究中,解决了多畴KN晶体的开裂、定向、极化等难题,制出了当时国际是最大的KN单畴晶体,使该晶体的实际应用成为可能。与美国休斯公司合作,首次在国际上实现了纯KN晶体的162℃自泵浦相位共轭效应;与北京大学合作,首次在国际上实现了KN:Fe晶体的室温自泵浦相位共轭效应。
获得奖项
KN晶体的研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发明了一种生长KTP晶体的熔剂法,生长出高光学质量,可以获得大片Z切面的KTP单晶,不但打破了美国对KTP晶体的垄断和对我国的禁运,而且在后来杜邦公司为研制KTP波导需用大Z切面的KTP单晶时,使我国的KTP晶体销到美国,赚取数百万美元的外汇。KTP晶体的研究成果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著作及论文
近年来主要从事CLBO晶体的生长和应用研究以及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的探索工作,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获发明专利三项,申请发明专利两项,申请国际专利一项。与另外三人合译英文《晶体生长》一书。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