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赵宇光

  

姓名:

  

赵宇光
性别:

  

出生年月:

  

1955-5-17
工作单位:

  

吉林大学
所在院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研究领域:

  

金属基铸造复合材料、耐磨合金材料、模具钢、钛合金高温氧化及表面改性、液态金属处理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主要学历:
1978年2月-1982年1月在吉林工业大学机械一系铸造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2年9月-1983年6月在天津科技进修学院英语翻译班学习,学员(结业证书)
1983年9月-1986年6月在吉林工业大学材料加工与工程专业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4年10月-2000年10月在吉林大学农业机械工程专业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0年9月-1991年7月在北京语言大学出国人员培训部法语班学习,学员(结业证书)
1991年10月-1992年10月在法国鲁昂大学理学院,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2000年11月-2001年11月在法国昂大学技术学院,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主要教学学术经历:
1982.02-1983.07 天津市皮革机械厂铸造车间 助理工程师
1986.06-1989.08 吉林工业大学材料系铸造教研室 助教
1989.09-1993.08 吉林工业大学材料系铸造教研室 助理研究员,
93.4起任室支部书记兼副主任
1993.09-1998.08 吉林工业大学材料系铸造教研室 副研究员,室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
1998.09-2001.11 吉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铸造教研室 研究员,教授,教研室主任
2001.12-2003.11 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冶金系主任,铸造教研室主任,教授
2003.12- 现 在 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冶金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
现为全国铸造学会铸钢及熔炼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磨损失效分析与抗磨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铸造学会副秘书长,吉林省铸造协会副秘书长,吉林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学会理事,全国铸造信息网特聘专家,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991年10月-1992年10月在法国鲁昂大学理学院从事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2000年11月-2001年11月在法国昂大学技术学院从事钛合金高温氧化及表面改性研究。
主要社会兼职:
全国铸造学会铸钢及熔炼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磨损失效分析与抗磨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铸造学会副秘书长,
吉林省铸造协会副秘书长,
吉林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学会理事,
全国铸造信息网特聘专家。
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方向:
1.颗粒增强金属基铸造复合材料
2.耐磨合金材料,工、模具特种合金材料及其液态成型技术
3.钛合金高温氧化及表面改性
4.冶金及材料成型过程中液态金属处理与凝固组织控制
5.复合场下金属凝固行为及成型技术)
6.模具钢热疲劳仿生恢复及损伤愈合
近年来在国内主要从事钢铁耐磨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铸造特种合金钢中碳化物团球化、铸造模具钢强韧化、汽车用压铸铝合金国产化、仿生耐磨复合材料、钛合金的高温氧化与表面强化、铸造合金近终形精铸成型技术、液态金属处理与凝固组织控制等新材料、新工艺方面的研究。
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参加人,已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七五、九五科技攻关各一项,国家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研制开发重大项目一项,省、部级计划项目16项,与企业合作的开发应用项目10余项。获国家科技发明四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四项,国家七五攻关优秀成果奖一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六项;在各类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目前正在承担国家863项目子项及吉林省自然基金项目等研究工作。
获得奖项
重要奖励和专利发明:
序号 奖项或专利名称 奖项类别及等级 获奖时间 排名
获奖:
1)复合变质不热处理团球状共晶体耐磨锰钢,1996.12获国家发明四等奖(证书号:10-4-004-03);
2)变质铸造高碳合金钢中碳化物的团球化机理,1999.12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号:991030-2);
3)轿车用新型系列压铸铝合金与铝合金强化技术产品开发,2001.11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号:0121008);
4)触土部件仿生脱附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1998.10获国家机械局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号:9815010-07);
5)含硼高强韧低合金马贝耐磨钢新工艺的研究,1999.12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证书号:993160-1);
6)稀土在铸造铝合金中应用的研究,1988.12获机电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证书号:8807037-2);
7)锰钢中第二相形成机理及新型铸造耐磨钢的开发,1992.12获机电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证书号:9207012-3);
8)Fe-C-B系和Fe-Mn-C系相图及相的研究,1993.12获机电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证书号:9315010-2);
9)湿式硬矿大磨机衬板新材料的研究,1991.10获机电部国家七.五攻关优秀成果奖。
10)触土部件仿生梯度耐磨铸造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2003年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入围奖
11)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000.12,吉林省人民政府(证书号:92200129)
专利:
1)国家发明专利液态金属复合处理工艺及装置专利号:ZL96113139X,
第一发明人
2)国家发明专利铸态锰钢复合处理工艺专利号:ZL 90100061.2,
第二发明人
3)国家发明专利新型铸造热锻模具钢 专利号:03111011.8,第二发明人
4)国家发明专利刹车毂材料专利号:ZL99101407.3,第三发明人
5)国家发明专利重熔增强体载体制备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专利号:ZL02109102.1,第七发明人
6)国家发明专利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ZL01128168.5)第七发明人
7)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制动盘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031271456)第一发明人
8)申报国家发明专利表层或局部梯度强化耐磨锰钢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申请号:200410011075.5)第一发明人
9)国家发明专利铸造浇注用小钢包吹气净化方法和装置(专利号:03111041.X)第三发明人
10)国家发明专利局部原位内生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号:02109101.3)第三发明人
著作及论文
最近4年发表的论文及著作:
(2004年以来论文)
[1] Y.G.Zhao,Y.H.Liang et al.,Effect of a Current Pulse on the Thermal Fatigue Behavior of Cast Hot Work Die Steel,ISIJ International (收录SCI) Vol.45, No.3, 2005,
[2] Y.G. Zhao,Q.D.Qin et al., Microstructure of the Ce modified in situ Mg2Si/Al-Si-Cu composite,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收录SCI) Vol.389/1-2,ppL1-L4 (2005),.
[3] Q.D.Qin, Y.G. Zhao et al.,Effect of melt superheating treatment on microstructure of Mg2Si/Al-Si-Cu composite,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收录SCI),399(2005)106-109
[4] Zhao Y.G.,Zhou Wei , Effect of pre-oxidation on the properties of aluminide coating layers formed on Ti alloy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收录SCI),2005, 391,136-140,
[5] Y. G. Zhao,Q.D.Qin et al., In-situ Mg2Si/Al-Si-Cu composite modified by strontium, Journal Materials Science Letters (收录SCI)(40)2005 1831-1833
[6] Y. G. Zhao,Y.H.Liang et al., Effect of mechanical vibration on the micro-structure, impact toughness and thermo fatigue behavior of cast hot working die steel,ISIJ International,2004,Vol.44,No.5,(收录SCI)
[7] Y. G. Zhao,Q.D.Qin et al., In situ Mg2Si/Al-Si composite modified by K2TiF6 ,Materials Letters,58(2004)2192-2194,(收录SCI)
[8] Q.D.Qin, Y.G. Zhao et al.,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in situ Mg2Si/Al-Si-Cu composite in semisolid remelting processi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5,(in press)(收录SCI)
[9] Y.G. Zhao,_,W. Zhou, et al. , Effect of pre-oxidation on aluminized coating and their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Ti alloy,Materials Letters(2005 in press)(SCI检索)
[10] Q.D.Qin, Y.G. Zhao et al.,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05 in press)(SCI检索)
[11] Y.G.Zhao,Y.H.Liang et al., Effect of mechanical vibration on the nucle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thermal fatigue crack of cast hot work die steel(2005 in press)(SCI检索)
[12] H.Y.Wang, Q.C.Jiang, Y.G. Zhao, In situ synthesis of TiB2/Mg composite by 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 reaction of Al-Ti-B system in molten Mg,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4,No.8, 379: L4-L7 (收录SCI)
[13] Q.C. Jiang, H.Y. Wang, Y.G. Zhao, X.L. Li, Solid-state reaction behavior of Al-Ti-C powder mixture compacts,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2005; 40: 521-527. (收录SCI)
[14] 赵宇光,周伟,分散剂Y2O3对渗铝层的影响,稀有金属与材料工程,2005,(in press)(收录SCI)
[15] 赵宇光,梁云虹等, 外场在材料制备和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铸 造 2004.Vol.53, No.4
[16] 赵宇光,周伟 等, 钛合金表面低氧压熔结Al-Cr涂层及其高温抗氧化性,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Vol.34,No.4 pp522-526
[17] 赵宇光等, Fe-C-Mn合金系中TiC原位生成反应热力学分析,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4,Vol.34,No.1 pp1-6
[18] 赵宇光,周伟 等,预氧化处理对钛合金抗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2004,No.3,34-36,
[19] 赵宇光,秦庆东 等,富铈稀土变质对原位Mg2Si/Al-Si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4,No.7,40-42
[20] 赵宇光,周伟 等,低活度外扩散渗铝对钛合金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4,No.7,67-70
承担项目
2000年以来主要承担的科研项目及课题:
序号 项目或课题名称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1)轿车用新型系列压铸铝合金与铝合金强化技术产品开发,国家科委九五攻关项目,子项(40万)负责人,2001年鉴定;
2)新型铸造热锻模具钢新材料及近终形成型技术(800万)国家计委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研制开发项目,项目总负责人之一,第三子项负责人(共分八个子项),名次二,2003年鉴定;
3)以铸代锻优质热锻模材料及少加工精铸热锻模技术攻关(40万)吉林省计委重点科技计划项目(97650104)负责人之一,名次二,2003年鉴定;
4)先进工、模具制造技术—近终形铸造热作模具钢国家863高技术研究项目(2002AA331180),子项负责人(20万)2005年验收;
5)钛合金Ti-6Al-4V的高温氧化与表面强化吉林省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20628-1) 负责人,名次一,2005.10即将鉴定;
6)新型钢基内生颗粒复合材料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吉林省科委计划项目(吉科合字第19990504号), 名次二,2005年鉴定;
7)纳米粉自蔓延内生颗粒增强铸造镁基复合材料形成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0171029),名次三;
8)应变诱发法镁合金半固态成型技术研究吉林省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30503-2), 名次二;
9)新型高寿命铸造热镦模具钢的研究 (17万)吉林省科计发展计划项目(20010327),名次五;
10)轿车制动盘用新型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技术吉林大学创新基金 (No.2003CX029)负责人,名次一;
11)轿车底盘关键部件横梁等轻量化技术研究开发,(15万)吉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No.20050314-2),负责人,名次一;
12)瞬态高能量非平衡仿生处理模具钢热疲劳恢复及损伤愈合,国家教育部博士学科点基金项目,(2005)负责人。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吴立新

  

姓名:

  

吴立新
性别:

  

出生年月:

  

1960-6-24
工作单位:

  

吉林大学
所在院系:

  

化学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研究领域:

  

超分子结构与聚合物超薄膜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主要学历:
1978.10-1982-06 黑龙江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 学士
1986.09-1989.06 吉林大学理化所物理化学 硕士
1989.09-1993.05 吉林大学理化所物理化学 博士
主要学术经历:
1993.5-1995.5 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讲师
1995.05-1997.05 中科院长春物理所,日本北海道大学 博士后
1997.06-1998.12 香港大学化学系 博士后
1997.09-1999.12 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副教授
2000.01-现在 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授
2002.05-现在 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如何以分子或分子复合物为构筑基元,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其协同作用组装成结构各异、形态可控的超分子组装体对认识有序高级结构分子聚集体和开发新的功能材料在基础研究和应用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组装体具有哪些新颖的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征,如何表征,如何形成材料、器件、机器及系统等问题代表了这一领域的基本科学问题。 我们从功能组装入手,选择有机小分子,胶束,有机/无机静电复合物,两亲性棒线齐聚物,表面活性剂/生物大分子(如DNA等)静电复合物以及氢键复合物等作为构筑基元,通过自组装方法构筑有序分子聚集体。我们期望通过修饰分子的亲疏水性或改变化学微环境以及改变基底性质等方面实现表面和三维体系的有序化和调控,通过组装和自组装获得多组分多结构杂化多层和相分离二维各向异性膜等。阐明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相关研究迈向新层次,新高度。目前我们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聚合物及复合物组装体系结构与功能特性研究,具体为:
1.表面活性剂/杂多阴离子静电复合组装:包括复合物制备及其结构,光物理和液晶性质
2.嵌段低聚物的自组装:包括两亲性棒线分子设计与合成,纳米微相分离与纳米结构;
3.表面活性剂/生物大分子的复合组装:包括复合物体系设计及其功能化;
4.有序分子聚集体的表面图案化及功能组装:包括气/液界面聚集的布儒斯特角显微镜,表面可控化学生长与结构表征。
著作及论文

   2002年
1.Xueliang Hou, Lixin Wu*, Lu Sun, Hao Zhang, Bai Yang, Jiacong Shen
Covalent attachment of 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to diazo-resin (DAR) in self-assembled multilayer films
Polymer Bulletin, 2002, 47, 445-450.
11.Xueliang Hou, Lixin Wu*, Weiqing Xu, Lidong Qin, Chengshan Wang, Xi Zhang, Jiacong Shen
Self-assembly and Langmuir-Blodgett (LB) film of a novel hydrogen-bonded complex: a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 study
Colloid Surface A, 2002, 198-200, 135-140.
2.Hao Zhang, Bai Yang, Ruibing Wang, Gang Zhang, Xueliang Hou, and Lixin Wu
Fabrication of a covalently attached self-assembly multilayer film based on
CdTe nanoparticles
J. Colloid Interf. Sci., 2002, 247, 361-365.
3.Weifeng Bu, Lixin Wu*, Xueliang Hou, Hailin Fan, Changwen Hu, and Xi Zhang
Investigation on Solvent Casting Films of Surfactant Encapsulated Clusters
J. Colloid Interf. Sci., 2002, 251,120-124.
4.Lidong Qin, Lixin Wu*, Hongbo Li, Xueliang Hou, Dengli Qiu, and Jiacong Shen
Coverage Controlled Nano-Sheets of An Amphiphilic Block Molecule on Mica Surface
Chem. Lett., 2002, 720.
5.Weifeng Bu, Hailin Fan, Lixin Wu*, Xueliang Hou, Changwen Hu, Gang Zhang, and Xi Zhang
Surfactant-Encapsulated Polyoxoanion: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its
Langmuir Films and Langmuir-Blodgett Films
Langmuir, 2002, 18, 6398.
6. Bo Zou, Dengli Qiu, Xueliang Hou, Linxin Wu, Xi Zhang, Lifeng Chi, H. Fuchs
Surface Micelles of Single Chain Amphiphiles Bearing Azobenzene
Langmuir, 2002, 18, 8006.
7.Jing Zhang, Xue-Liang Hou, Wei-Feng Bu, Li-Xin Wu*, Guang-Di Yang, Ling Ye and Yu-Guo Fan
Hydrogen-bonded 1,2-Bis(4-pyridyl)ethylene and Maleic acid
Acta Cryst., 2002, C58, o663-o664.
8.侯学良,孙璐,吴立新*,张刚,张希,沈家骢
自组装膜中原位光反应固定化脱氧核糖核酸及膜稳定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 23(8), 1601.
9.BU Wei-Feng, ZHANG Jing, WU Li-Xin*, TANG Ao-Qing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urfactant-Encapsulated Polyoxoanions: [(CnH2n+1)2N(CH3)2]12[Mo36(NO)4O108(H2O)16] (n = 12, 18)
Chin. J. Chem., 2002, 20, 1514.
10.CHEN Li-Hua, SU Zhong-Min, WU Li-Xin, XU Hong-Bin, ZHU Dong-Xia, WANG Rong-Shun
A Novel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4,4’-Bis(hydroxymethyl)-2,2’-Bipyridine
Chem. Res. Chinese. U., 2002, 18(3), 345-347.
11.WU Ying, ZHANG Jing, HOU Xue-Liang, YE Ling, WU Li-Xin*
A novel alternative layer arrangement of a decoic acid and 1,2-bis(4-pyridyl)- ethylene complex
Chem. Res. Chinese. U., 2002, 18(4), 471-473.
12.侯学良,孙璐,陶艳春,吴立新*
含偶氮两亲分子自组装单层膜的扫描力显微镜和共聚焦拉曼光谱研究
光散射学报,2002, 14(3), 5.
13.谢玉涛,徐蔚青,徐抒平,吴立新,赵冰
BPENB的拉曼和红外光谱研究
光散射学报,2002, 14(2), 94。

   2003年
14.YU Long-Bao, YAO Ying-Ming, SHEN Qi, ZHANG Jing, WU Li-Xin, YE Ling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onomeric Salicylaldiminato Lanthanide Complexes and Their Catalytic Behavior for Polymerization of ε-Caprolactone
Chin. J. Chem., 2003, 21, 442.
15.Lidong Qin, Hongbo Li, Lixin Wu*, Dengli Qiu, Xi Zhang, and Jiacong Shen
Controlled Evaporation as an Easy Method of Constructing Novel Nano Objects from Amphiphilic Diblock Molecules
Chem. Lett., 2003, 32, 390.
16.Gang Zhang, Xin Yan, Xueliang Hou, Guang Lu, Bai Yang,* Lixin Wu,* Jiacong Shen
Binary DNA Arrays on Heterogeneous Patterned Surfaces
Langmuir, 2003, 19, 9850-9854.
17.Weifeng Bu, Lixin Wu*, Xi Zhang, Au-Chin Tang
Surfactant-Encapsulated Europium-Substituted Heteropolyoxotungatate: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Its Solid State, Solvent-Casting Film and Langmuir-Blodgett Film
J. Phys. Chem. B, 2003, 107, 13425-13431.
18.Jing Zhang, Lixin Wu*, Yuguo Fan
Heterosynthons in molecular complexes of azopyridine and 1,2-bis(4-pyridyl)ethylene with dicarboxylic acids
J. Mol. Struc. 2003, 660, 119-129.

   2004年
19.Weifeng, Bu, Lixin Wu*, Au-Chin Tang
Polyoxometalates Matrixed into Surfactant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s, and Conformations of Surfactants
J. Colloid Interf. Sci., 2004, 269(2), 472-475.
20.Xueliang Hou, Lu Sun, Bo Zou, Lixin Wu*
Self-assembly and film stability of a micelle of a single-chain quaternary ammonium amphiphile containing azobenzene on mica
Mater. Lett., 2004, 58(3-4),369-372.
21.Xueliang Hou, Lu Sun, Miao Xu, Lixin Wu* Jiacong Shen
Electrostatic complex of didodecyldimethylammonium and DNA: Langmuir monolayer, Langmuir-Blodgette film and dye recognition at air/water interface
Colloid Surface B, 2004, 33(3-4), 157-163.
22.Lu Sun, Miao Xu, Xueliang Hou, Lixin Wu*
In-situ observation of the aggregated morphology and interaction of dialkyldimethylammonium bromide with DNA at air/water interface by Brewster angle microscopy
Mater. Lett., 2004, 58(9), 1466-1470.
23.Weifeng Bu, Wen Li, Haolong Li, Lixin Wu* and Au-Chin Tang
"Surfactant-Encapsulated Polyoxometalloeuropate: Polarized Eu3+ Emission in the Highly Ordered Self-Organizing Film
J. Colloid Interf. Sci., 2004, 274, 200-203.
24.Chi-Chiu Ko, Li-Xin Wu, Keith Man-Chung Wong, Nianyong Zhu and Vivian Wing-Wah Yam*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Photochromic Studies of Spirooxazine Containing 2,2’-Bipyridine Ligands and Their Rhenium(I) Tricarbonyl Complexes
Chem. Eur. J., 2004, 10, 766-776.
25.Weifeng Bu, Haolong Li, Wen Li, Lixin Wu,* Chunxi Zhai, and Yuqing Wu Surfactant-Encapsulated Europium-Substituted Heteropolyoxotungstates: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s and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J. Phys. Chem. B, 2004, 108, 12776-12782.
26.Yuqing Wu*, Haihao Zhang, Jian Yan, Jing Zhang, Lixin Wu
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spectroscopic studies of hydrogen-bonded supramolecular assemblies between azaaromatic molecule with dicarboxylic acid
Vib. Spectr., 2004, 36, 213–219.
27. 陈凯, 翟春熙, 吴立新, 吴玉清*
手性芘探针分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机理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研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4, 25(10), 1905-1908
28. 郝雅琼,李丽娜,吴玉清*,吴立新,刘俊秋,罗贵民,杨光弟
含硒人工酶与底物识别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4, 24(11), 211-212

   2005年
29.Xueliang Hou, Miao Xu, Lixin Wu*, Jiacong Shen
Surfactant Encapsulated DNA: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Interaction with Dye Molecules in Organic Media
Colloid Surface B, 2005, 41(2-3), 181-187
30.Lu Sun, Hui Zhang, Miao Xu, Lijun Ma, Yuqing Wu, Lixin Wu*
The miscibility of poly(D,L-lactide-co-glycilide) with amphiphilic molecules at air/water interface
Colloid Surface A, 2005, 257–258, 479–484
31.Jing Zhang, Wen Li, Weifeng Bu, Lixin Wu*, Ling Ye, Guangdi Yang
The homochiral metallosupramolecular column structure of rhenium(I) complex
Inorg. Chim. Acta, 2005, 358, 964-970
32.Jing Zhang, Ling Ye, Lixin Wu*
Hydrogen-bonded azopyridine and succinic acid co-crystal
Acta Cryst. C, 2005, C61, o38-o40
33.Hongbo Li, Qingtao Liu, Miao Xu, Weifeng Bu, Xiankun Lin, Lixin Wu*, Jiacong Shen
Length–Controlled Rod–Like Self–Assemblies in Binary Mixed Langmuir– Blodgett Monolayers on Mica
J. Phys. Chem. B, 2005, 109, 2855-2861
34.Yaqiong Hao, Yuqing Wu*, Lixin Wu, Junqiu Liu, Guimin Luo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tudies on the recognition mechanism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 mimics, bis-cyclodextrin diselenide
Colloid Surface A 2005, 257–258, 111–115
35.C.X. Zhai, Y.Q. Wu*, W.F. Bu, W. Li, L.X. Wu*
Discrimination of chiral probes, N-[4(1-pyrene)butyroyl]-phenylalanine, by binding with proteins in Langmuir monolayers at air/water interface
Colloid Surface A 2005, 257–258, 325–327
36.Yancai Li, Weifeng Bu, Lixin Wu, Changqing Sun?
A new amperometric sensor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bromate, iodate and hydrogen peroxide based on titania sol–gel matrix for immobilization of cobalt substituted Keggin-type cobalttungstate anion by vapor deposition method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2005, 107(2), 921–928
37.Weifeng Bu, Haolong Li, Hang Sun, Shengyan Yin, Lixin Wu*
Polyoxometalate-Based Self-Assembled Nanowire and Its Honeycomb Architectures on Solid Surfaces
J. Am. Chem. Soc., 2005, 127,8016-8017
38. Wen Li, Weifeng Bu, Haolong Li, Lixin Wu,* Min Li
Surfactant-Encapsulated Polyoxometalate Complexes: toward Thermotropic Liquid Crystal
Chem. Commun. 2005, 3785-3787
39. Lu Sun, Miao Xu, Lixin Wu*
The miscibility of poly(D,L-lactide-co-glycolide) with amphiphilic molecules and the interaction of their mixtures with DNA at air/water interface
Colloid Surface B, 2005, 43, 29-35
40. Hongbo Li, Bo Song, Lidong Qin, Qingtao Liu, Lixin Wu*, Jiacong Shen
Self-assembly and micellization of amphiphilic rod–coil block oligomer at the mica–water interface
J. Colloid Interf. Sci., 2005, 290, 557-563
41. Hongbo Li, Qingtao Liu, Miao Xu, Lidong Qin, Xiankun, Lin, Lixin Wu*, Zhongmin Su, Jiacong Shen
Self-assembling structures and thin-film microscopic morphologies of amphiphilic rod–coil block oligomers
J. Colloid Interf. Sci., 2005, 289, 488-497
42. Haolong Li, Wei Qi, Wen Li, Hang Sun, Weifeng Bu and Lixin Wu*
A high transparent and luminescent hybrid based on the copolymerization of surfactant-encapsulated polyoxometalate and methyl methacrylate
Adv. Mater., 2005, 17,2688
43. Wen Li, Haolong Li, Lixin Wu*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dimethyldioctadecylammonium-encapsulated terbium- substituted heteropolyoxotungatates in solid, Langmuir-Blodgett and solvent-casting films
Colloid Surface A 2005, ASAP
44. Haolong Li, Weifeng Bu, Wei Qi, Lixin Wu*
Self-assembled multibilayers of europium alkanoates: structure, photophysics and mesomorphic behavior
J. Phys. Chem. B, 2005, 289, 488-497
45. Jing Zhang, Ling Ye, Lixin Wu*
Novel crystal engineering of transition metal tetrachloride with protonated azoaromatic molecules
J. Mol. Struc., 2005, ASAP

  

承担项目
2002年以来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序号 承担项目或课题名称 项目来源 项目或课题负责人 起止时间 经费(万元)
1 聚合物及复合物组装与界面结构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负责人 2002-2004 30
2 表面活性剂/杂多酸静电复合物组装及功能特性(204730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负责人 2005-2007 30
3 两亲性棒线嵌段复合物制备、聚集形态与超分子结构(2057403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负责人 2006-2008 26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霍存福

  

姓名:

  

霍存福
性别:

  

出生年月:

  

1958-5-0
工作单位:

  

吉林大学
所在院系:

  

法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30102法律史
研究领域:

  

法律史、法律文化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1977年考入吉林大学法律系,1981年考取同系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先后获法学学士、硕士学位,1999年获刑法学博士学位。
1985年留校任教,1986年8月聘讲师,1991年1月聘副教授,1996年9月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6年6月任法学所副所长,1997年4月任法学所所长,1998年6月任法学院副院长,2000年7月任法学院院长。
现任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理事。
开设课程:
本科生: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
研究生:中国传统法文化概论法律文化学中国民法史
中国法律文献研究中国法律思想文献研究
对外交流:
1、1996年1月至7月,受香港法律教育信托基金资助,于香港大学法律学院进修。
获得奖项
1、1995年12月,专著《权力场——中国人的政治智慧》获吉林省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
2、2005年,《法学教育质量的宏观监控与评估》,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著作及论文

   主要著作:

   1、《权力场——中国人的政治智慧》,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年3月初版、1985年再版、1998年修订3版;沈阳出版社2003年新1版;台湾扬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11月初版、1984年再版;韩国汉城prunsoop出版社1998年5月初版,6月再版、3版;
2、《复仇·报复刑·报应说--中国人法律观念的文化解说》,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
3、(日)仁井田陞著《唐令拾遗》,(与栗劲、王占通、郭延德合译),长春出版社1989年11月版。

   主要论文:

   1、《〈论唐律〉的指导思想》,1981届本科生(文科)《毕业论文选》,1982年11月版;
2、《试论秦的徒刑是无期刑——兼论汉初有期徒刑的改革》(与栗劲老师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9月版);(曾宪义、郑定编著《中国法律制度史研究通览》第154页介绍本文观点,见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版)
3、《黄老的法律思想与文景之治》(与栗劲老师合著),《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5年第4期;
4、《论〈唐律〉义疏的法律功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第4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88年期摘要半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学》全文转载)
5、《略论法的继承性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摘要)》(与栗劲、王占通老师合著),《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鹭江出版社,1987年2月版;
6、《关于中国行政法史研究的几个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年第4期;
7、《古代法制改革三题》,《政法丛刊》(吉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88年第5期;
8、《唐代官刑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9年第5期;
9、《皇帝行使权力的类型与皇权、相权问题(上)、(中)、(下)》,《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第2、第3、第4期;
10、《论礼令关系与唐令的复原——〈唐令拾遗〉编译墨余录》,《法学研究》,1990年第4期;
11、《令式分辨与唐令的复原——〈唐令拾遗〉编译墨余录》,《当代法学》,1990年第3期;
12、《唐式的遗存与搜集情况》,中国法律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3、《沈家本会通中西论》,《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后收入《博通古今学贯中西的法学家——1990沈家本法律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5 月版)
14、《失期,法皆斩吗?》(与丁相顺合著),《政法丛刊》(吉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1992年《中国法律年鉴》第十二部分法学各学科发展概况·中国法制史学介绍观点)
15、《唐式性质考论》,《吉林大学社科学报》,1997年第6期;(《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9期,牛来颖《1992年隋唐五代史研究概况》介绍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93年第2期全文转载)
16、《唐故事惯例性论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第6期;
17、《法家思想与秦亡关系新探》(与李国明合著),《当代法学》,1993年第3期;
18、《〈唐律疏议〉以准字例析》(与丁相顺合著),《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第5期;(《法学家》曾宪义等《1994年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提及该文的研究方法与文风)
19、《唐式与日本式的比较研究》,《中外法律史新探》(《法律史研究》丛书第二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20、《唐令与日本令——〈唐令拾遗补〉编纂集议》([日]池田温著,霍存福、丁相顺译),《比较法研究》,1994年第1期;
21、《唐律与后世的律——连续性的根基》([美]马伯良著,霍存福译),《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2、《论元代不动产买卖程序》,《法学研究》,1995年第6期;
23、《元代借贷法律简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6期;
24、《正视传统,开创未来——笔谈》,《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
25、《〈唐令拾遗〉中译本评介》(与徐丹、薛畅宇合著),《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5年秋季号(月版);
26、《再议三不欺——关于权力主题的进一步思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3期;
27、《论依法治国之法理要义》(与郑成良、董进宇合著),《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4期;
28、《张〈龙筋凤髓判〉与白居易〈甲乙判〉异同论》,《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年第2期;
29、《从理学到汉学的嬗变——惠栋对宋儒理学的批判》(与昝起鹰合著),《长白论丛》,1997年第2期;
31、《论戴震对宋明理学关于意见之理的批判》(与徐岱合著),《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1998年第1期全文转载)
32、《英国法理与中国人情的璧合》,《中国内地、香港法律制度研究与比较》,法律教育信托基金1997年;
33、《新刑法笔谈》(与高格合著),《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4期;
34、《唐律研究的新里程——钱大群教授主撰唐律系列著作专评》(与饶鑫贤、俞荣根合著),《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7年春季号(月版);
35、《香港的法律教育》,《吉林大学》报,1997年7月1日第2版;
36、《〈龙筋凤髓判〉判目破译——张判词问目源自真实案例、奏章、史事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2期(3月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1998年第5期全文转载)
37、《从文字狱看弘历的思想统治观念》,《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6期;
38、《弘历的意识与乾隆朝文字狱》,《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年第6期;
39、《古代官箴中的廉论》(与徐岱合著),《法律史论丛》第五辑,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40、《对中国古代复仇案的诸分析》,《法律史论集》第2辑,法律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41、《唐五代敦煌吐鲁番买卖契约的法律与经济分析》(与李声炜、罗海山合著),《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第6期;
42、《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文化性状与文化追寻--情理法的发生、发展及其命运》,《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3期;
43、《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以成语与熟语为中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6期;
44、《东亚法典的形成》(与丁相顺合译),《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1期;
45、《吐鲁番回鹘文买卖契约分析》(与王宏庆合著),《当代法学》2004年第1期;
46、《吐鲁番回鹘文借贷契约研究》(与章燕合著),《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6期;
47、《古中国与古罗马契约制度与观念的比较》,《美中法律评论》2004年12月号(第一卷,第一期);
48、《论中国古代契约与国家法的关系--以唐代法律与借贷契约的关系为中心》,《当代法学》2005年第1期;
49、《敦煌租佃契约与古罗马租契的比较研究》(与武航宇合著),《法学家》2005年第1期。

  

承担项目
1、《改革中的刑法思想与司法实践》,国家教委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1996年9月~1999年10月;
2、《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实证研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第三批入选),项目负责人,2000年3月~2002年12月;
3、《法学专业设置标准及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问题研究》,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负责人,2000年8月~2002年5月;
4、《中国法制通史》,国家七五法学重点规划项目,协助韩玉林副教授主持其中的元朝卷,霍存福同志任第一副主编,《中国法制通史·元》,已由法律出版社于1999年1月出版;
5、《中国法律思想通史》,国家七五法学重点规划项目,协助栗劲教授主持其中的清代卷,霍存福同志任副主编。《中国法律思想通史·清代》,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于1998年6月出版;
6、《唐式辑逸与式文研究》,吉林大学世川良一优秀青年教育基金项目,1993年~1996年;
7、《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重大项目,2001年12月—2004年12月。已完成并申请结项。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武振玉

  

姓名:

  

武振玉
性别:

  

出生年月:

  

1963-0-0
工作单位:

  

吉林大学
所在院系:

  

文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研究领域:

  

汉语史、古文字学(金文研究)等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武振玉(1963-),女,满族,辽宁省新宾人,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5年师从许绍早先生,攻读汉语史专业,1988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执教至今。2000年考入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师从吴振武先生,2006年获得历史文献学博士学位。现为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汉语言文字专业硕士生导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为本科生、硕士生讲授过古代汉语,古汉语文献导读,训诂学等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史、古文字学(金文研究)等。
著作及论文
已发表《动 将 补句式的历史演变》《〈入唐求法行礼巡记〉中所见的语法成分》《东汉译经中所见的语法成分》《副词都的产生与发展》《助词却的产生与发展》《魏晋六朝时期汉译佛经中的同义连用总括范围副词》《应该类助动词的发展》《金文于并列连词用法辩正》《试论既字在金文中的用法》《金文中的连词而》《 金文于字用法初探》《两周金文中否定副词毋的特殊用法》等学术论文40余篇。独著、参编《诗经译注》《古汉语文献导读》《古汉语词典》等多部。
承担项目
独立承担过吉林大学世川良一基金项目、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担任吉林大学精品课程《古代汉语》建设副职负责人。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