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导介绍:杜霞

  

  

   姓名:杜霞
职称: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语言教育 艺术与传媒教育
Email:duxia3858#gmail.com
地 址: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教育背景

2002.9—2005.6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博士研究生
1995.9—1998.6 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 硕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1998.7—2007.12 河北社科院文学所 副研究员 现当代文学研究室 主任
2005.7—2007.12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
2007.12—2009.6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 教师
2009.6—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 教师

   教学工作

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必修课)

   科研项目

主持:
北京市教委农村基础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子项目密云县小学音乐欣赏环境的创设
参与:
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课改项目小学英语阅读能力提升实验研究
北京市科委多媒体汉语学习与教学软件的研发以及应用模式探索
台塑集团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小学英语能力提升项目

   学术成果

著作:
《翻身道情:解放区小说主题叙事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
论文:
1.《教育中的设计:研究与发展趋向分析》,《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5期;
2.《促进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师话语策略:一项质的研究》,《教育科学》2009年1期;
3.《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模式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12期;
4.《革命伦理教化体系中的十七年教育成长电影》,《东岳论丛》2009年4期;
5.《完美而残缺的主体》,《河北学刊》2009年3期;
6.《从娜拉到子君:精神分析视野中的女性命运》,《鲁迅研究月刊》2009年5期;
7.《80年代:花朵模式的延续——当代中国电影的教育成长叙事》,《扬子江评论》2007年6期;
8.《关于解放区文学大众话语形态的历史考察》,《齐鲁学刊》2007年2期;
9.《道德的规训》,《中国文学研究》,2007年1期;
10.《解放区文学中的女性翻身话语》,《河北学刊》2006年2期;
11.《自己的声音:联系与隔绝》,《文艺评论》2005年第2期;
12.《九十年代女性主义写作的再审视》,《齐鲁学刊》2004年4期;
13.《从革命女性到女性革命》,《齐鲁学刊》2000年第5期;
14.《都市生存的质询》,《河北学刊》2000年第4期。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导介绍:朱小蔓

  

  

   姓名:朱小蔓
职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农村教育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研究领域:教育哲学 道德教育 教师教育 农村教育
地 址: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教育背景

1970—1973 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
1985—1988 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学习,获哲学硕士学位
1989—1992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73—1978 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助教、大学团委副书记、党委政工组宣传组组长
1978—1985 南京铁道医学院团委书记、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列主义教研室副主任、德育教研室副主任
1988—1989 南京铁道医学院政教处负责人
1994—1996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1996—2002 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2002 联合国教科文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南京师范大学)基地主任
1998—2002 教育部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
1999—2002 教育部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南京师范大学)基地主任
2000—200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
2002—2007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
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至今 受聘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国际教育与价值观教育联合会价值观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2007—至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
2008—至今 北京师范大学农村教育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访经历

1992—1993年 莫斯科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访问学者,并参加伦理学国际研讨会,做学术报告
2003年 率团参加俄罗斯教科院活动,参与主持中俄道德教育研讨会
2005年 参加俄罗斯教科院院士大会
2006年 访问俄罗斯教科院、高等学校等科研机构,访问鞑靼共和国喀山科学院,职业教育与心理研究所,并做学术演讲
2007年 率中俄教育比较研究项目组参加中俄文化年北京年活动,同时参加俄罗斯教科院院士大会
2008年 参加俄罗斯教科院院士大会,并访问有关学术机构和大学
1996、1997、1999年 与日本福冈县立大学合作研究,访问日本并做学术演讲
2002、2006年 两次参加联合国教科文亚太地区国家教育科研工作会议
2005年 访问日本京都大学,并做学术演讲
2007年 访问日本东京大学,并做学术演讲
1998年 在美国参加环太平洋地区国际教育研讨会,并在中国日做学术报告,同时参加在美国举行的世界哲学大会
1999年 在韩国汉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亚太地区教育局举办的课程改革研讨会
2004年 在韩国汉城作为韩国教育研究开发院项目评审专家,参加项目评审会议
1998年 访问设立在泰国曼谷的联合国教科文亚太地区教育局,并做学术演讲
2003年 访问保加利亚教育部和保加利亚国家教育科学研究所,并做学术演讲
2005年 以中英合作项目主持人之一的身份访问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布里斯托大学教育学院、华威大学教育学院,并做学术演讲
2005年 访问瑞典国际教育比较研究所,并做学术演讲
2008年 参加乌克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诞辰90年暨国际研讨会,并做大会主题发言
2008 年 访问设在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及访问大学和中小学
2008年 访问设在德国波恩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教育研究所
2008年 访问设在德国汉堡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终身教育研究所
2000、2008年 参加由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道德与公民教育国际研讨会,并做学术报告
2002年 与香港教育学院公民教育中心合作研究,并参加研讨会
2006年 在香港参加力群资源中心举办的道德教育活动,分别做不同专题的学术报告
2009年 在香港参加由香港大学华正中国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农村教育周活动,并做学术报告
2005年 参加澳门大学教育学院举办的华人教育国际研讨会,并做大会学术报告
2007年 参加澳门教育与青年局课程改革专家咨询会
1997、1999年 在台湾访问各师范大学,参加学术研讨会,并做学术报告

   获奖情况

1.专著《教育面临挑战——思想的应答》获中国教育图书二等奖(2001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第五届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同时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3年)。
2.专著《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获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8年)。
3.论文《人的情感发展与教育》获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8年)。
4.专著《小学素质教育模式理论》获教育部师范教育改革项目一等奖(1997年)。
5.主编《家庭素质教育丛书》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1998年)。
6.专著《情感教育论纲》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第三届优秀成果二等奖奖(1994年)。
7.《教育研究者的足迹(一)、(二)》被为2002/2003年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8.《2002/2003年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被评为2002/2003年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
9.《对策与建议》被评为各年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10.主编的《20-21世纪之交中俄教育改革比较研究》被评为2006年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教学工作

1993年以来为硕士生、博士生开设了教育哲学专题研究、教育研究方法、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德育专题研究、农村教育专题等理论课程。

   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促进农村社会综合进步的状况及对策研究,2008-2010年。
2.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社会转型时期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新情况与对策研究,2007—2010年。
3.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项目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2006—2009年.
4.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课题中国儿童发展数据库,2006— 2008年。
5. 福特基金会项目中国公办中小学民主管理委员会建设的实验研究,2006—2008年。
6. 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中国教育公平研究,2006—2007年。
7. 教育部重大委托调研项目教育公平的政策研究,2006年。
8. 与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合作项目20-21世纪之交中俄教育比较,2004-2007年。
9. 联合国教科文项目20-21世纪之交中俄德育比较研究,2005—2006年。
10. 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素质教育的理论、实践与政策研究,2005年—2006年。
11.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项目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研究,2003—2006年。
12. 教育部委托的初中《思想品德》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制,2002年—2004年,2007年至今。
13.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一般项目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学习研究,2002—2007年。
14. 教育部委托项目义务教育‘新三片’均衡发展研究,2002—2007年。
15.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招标项目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2001年—2004年。
16. 江苏省政府九五重大项目各级各类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0—2003年。
17. 江苏省政府九五项目各级各类师范生素质教育途径及评价研究,1998—2000年。
18. 教育部人事司委托项目中小学德育专题研究,1998—2000年。
19. 教育部师范司九五委托项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研究,1997—2000年。
20. 江苏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项目 中学生情感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1997—2000年。
21. 九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青少年儿童道德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996—1999年。
22. 教育部师范司九五项目小学素质教育模式理论研究,1996—1998年。
23. 日本文部省项目中日社会变迁与学校教育模式研究,1994—2000年。

   学术活动

1. 2000年以来参加教育部在教师节举办的全国师德论坛,并做主题发言。
2. 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以及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等学术机构的年会或重要教育活动中,做学术发言。
3. 为教育部教师教育专业咨询委员会、小学教育教师指导委员会等专业咨询机构做学术服务。
4. 在国内参加有关教育哲学、道德教育、教师教育、学校发展、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农村教育等主题的国际及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导介绍:李玉顺

  

  

   姓名:李玉顺
职称: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计算机教育应用、知识工程与智能教学系统
Email:lyshun#bnu.edu.cn
地 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基本信息

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应用、知识工程与智能教学系统。当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两方面,一是移动/普适学习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移动学习应用绩效、移动学习应用模式、移动学习习惯性养成因素分析、融合移动学习形态的教学设计、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微课程(移动/普适学习技术与课程整合)和移动学习支持系统等研究;二是新型学习资源及共享环境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基于学习对象的教学资源设计、学习对象的自动化生成、基于语义的学习对象管理与应用系统、基于对象的分布式学习资源共享环境平台等研究,以创建新技术条件下新型学习支撑环境,推进网络化学习基础设施的发展。近两年来,积极参与信息技术面向各教育领域的应用规划及规划研究项目,包括中国工程院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咨询项目子项目信息电子领域工程人才的继续教育、国家行政学院的远程教育发展规划研究项目、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规划研究项目和区域性教育资源中心建设项目等。与教育技术领域相关企业开展新技术教育应用合作研究,包括Nokia(中国)研究院、苹果(中国)公司、文曲星教育研究院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在这些领域出版专著4部(1部是第一作者,3部是主要作者),发表国际刊物、国际会议及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教育背景

2001.9 ——2005.12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攻读博士学位;
1997.9 ——2000.2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攻读硕士学位;
1988.9 ——1992.9 电子科技大学攻读学士学位。

   社会任职

1. 数字学习与教育公共服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
2. 欧洲IDIAS协会移动学习会议程序委员会成员,欧洲IDIAS协会M-Learning分会;
3. 苹果新技术教育应用顾问,苹果(中国)公司;
4. 上海双威理想通讯网络有限公司远程教育顾问,上海双威理想通讯网络有限公司。

   教学工作

研究生课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智能教学系统》 《信息技术与教育》
本科生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Java)》 《软件工程》《移动计算》《信息技术前沿讲座》

   科研项目

   1. 2006年至现在,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所负责和参与的在研课题包括教育科学十一五全国规划课题普适学习资源服务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国家发改委课题支持IPv6 的移动学习终端及规模化应用、教育部科技司重大培育专项课题普适环境下面向教育服务的信息终端技术、文曲星教育研究院合作课题——普适学习应用模式及资源服务体系关键技术研究等。开展面向各教育领域的应用规划及规划研究类项目,包括中国工程院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咨询项目子项目、国家行政学院的国家行政学院远程教育发展规划研究项目、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规划研究项目和区域性教育资源中心建设项目等;
2. 2002年至2005年,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从事协同应用系统研究及其面向教育教学的应用研究,所负责和参与的主要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网格的协同工作系统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清华中央电大合作项目教育网格关键技术与示范平台研究——教育测评网格,开始网络教育平台软件的开发研究工作;
3. 1998年至2001年,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从事网络应用类开发工作,所参与的主要项目包括国防预研基金无线自组网IP网关的研究与开发、清华中兴合作项目IP网络电话的研究与开发、国防预研基金军用多媒体协同工作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4. 1992年至1997年,在信息产业部第12研究所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工作,负责和主要参与的项目包括火力电厂自动化仪表的研究与开发、便携式多用途复印机等计算机应用类开发项目。

   学术活动

积极参加领域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所负责和作为主要成员承办的学术会议包括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论坛(2007)、WMUTE2008国际会议(无线、移动、普适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和ADMA2009(高级数据挖掘及应用)国际会议。所参加的国际学术会议包括WMUTE、MLearning,SMC,NISS和ICCIT等国际会议。

   学术成果

学术专著:
1.《eLearning教学应用与资源制作》科学出版社 2010年9月,出版中(作者)
2.《面向服务的网格计算——新型分布式计算体系与中间件》科学出版社 2009年5月,ISBN 978-7-03-024202-0(主要作者)
3.《移动学习发展的理论现状与趋势》 科学出版社 2008年 (主要作者)
4. 《网格计算与e-Learning Grid》 科学出版社 2005年 (主要作者)

   发表的论文:
1. Yushun Li, Meina Zhu, Lin Wu, et al. Research on applying Podcast technology for on-Campus students. In the proceedings of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Content,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August 16-18, 2010, Seoul, Korea.
2. Yushun Li, Zheng Chen, Shenggang Yang, Jiangjian Ma, Ronghuai Huang. Research on learning resource sharing system with ontology-based hierarchy semantic model,In the proceedings of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December 12-14, 2008, Wuhan, China,pp 772-776. (EI)
3. Yushun LI, Ge GAO, Zheng CHEN, Ronghuai HUANG. Research on new generation e-Learning System for Ubiquitous Learning, 2009 International Forum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15-17, May 2009, Chengdu, China. pp275~279. (EI)
4. Yushun Li, Zheng Chen, Ronghuai Huang, Xiaochun Cheng. An integrated learning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with web services.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Trends of Information and Service Science (NISS2009). June 30 - July 2, 2009, Beijing, China. pp863~868. (EI)
5. Yushun LI, Zheng CHEN, Xiaochun CHENG, Ronghuai, HUANG. New e-Learning system architecture based on knowledg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MC2009 (200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Man, and Cybernetics). October 11-14, 2009 – Hyatt Regency Riverwalk, San Antonio, Texas, USA. pp 5290~5294. (EI)
6. Yushun Li, Hui Guo, Ge Gao, Ronghuai Huang, Xiaochun Cheng. Ubiquitous e-learning System for Dynamic Mini-courseware Assembling and Delivering to Mobile Terminals. In the proceeding of NCM 2009, Aug. 25~27, Seoul, Korean, pp1081-1086.
7. Yushun LI, Haiguang FANG, Ronghuai HUANG. Research on awareness language for creating group-oriented Large-scale Cooperation Environment, 4th ICCIT (November 24-26, 2009, Seoul, Korea. pp183~190. (EI)
8. Yushun Li Hui Guo Ronghuai Huang, Haiguang Fang.The Design of Adaptive Engine in New Generation Ubiquitous e-Learning System. in the proceeding of 2nd ICIS (November 24-26, 2009, Seoul, Korea). pp1548~1552. (EI)
9. Yushun Li, Lin Wu, Ronghuai Huang.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integrating mobile learning into education in campus --Research case based on iPod Touch. IADIS Mobile Learning 2010 (ML 2010). pp 36-64.
10. Yushun Li, et al. Build grid-enabled large-scale collaboration environment in e-Learning grid.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31 (4): 742-754 NOV 2006. (SCI)
11. Yushun LI, et al. Research on grid-based cooperative platform. 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in Design, v 1, pp 378-383, 2005. (EI)
12. Lili Su, Shenggang Yang, Yushun Li, Xiaochun Cheng, Ronghuai Huang. Semantic-Oriented Ubiquitous Learning Object Management System SULOMS. 32th Annual IEEE International Computer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Conference(COMPSAC),July 28 - August 1, 2008,Turku, Finland(COMPSAC 2008), pp801-806. (EI)
13. Lili Su, Jiangjian Ma, Yushun Li, Xiaochen Cheng, Ronghuai Huang. Semantic-Oriented Ubiquitous Learning Object Model. 7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ybernetic Intelligent Systems 2008 (CIS) September 9-10, 2008 Middlesex University, London, United Kingdom. pp373~378. (EI)
14. Zheng Chen, Lili Su, Yushun Li, Xiaochun Cheng, Ronghuai Huang. Design of a Teaching Assistant Resources Sharing Mechanism Based on Web Service. 7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ybernetic Intelligent Systems 2008 (CIS) September 9-10, 2008 Middlesex University, London, United Kingdom. pp49~55. (EI)
15. Huaicheng Tang, Shenggang Yang, Ge Gao, Yushun Li, Ronghuai Huang.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Mobile Client Supporting Multiple Terminals Access. In the proceeding of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December 12-14, 2008, Wuhan, China. (EI)
16. Hui Guo, Ge Gao, Jiangjian Ma, Yushun Li, Ronghuai Huang. Research of an Adaptive System in Mobile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eding of ICCE2008. pp659~663.
17. Ge Gao, Fan Zhu, Huaicheng Tang, Yushun Li and Ronghuai Huang, Designing of an Ubiquitous Learning Support System for Multi-devices. In the proceeding of ICCE2008. pp781~782.
18. Yushun Li, Zheng Chen, Jiangjian Ma, Ronghuai Huang, Advanced learning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with ontology-based hierarchy semantic mode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 USA. Volume 6,2009.12. pp14-22.
19. 李玉顺,申军霞. 从投入粗放式走向科学集约式 ——以科学规划推进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9) pp8-10
20. 李玉顺.《关注远程教育应用需求与技术驱动下的新趋势》,教学平台:趋势与挑战 第2次中国远程教育青年论坛 [J] .中国远程教育,2009,(12) pp5-6
21. 李玉顺,王晓晨,张曲,高鸽,黄荣怀 移动学习发展国内外现状分析与国情化发展建议. 第七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8) 2008.9.27-28, 山东, 济南. Pp183~189.
22. 李玉顺,马丁. 移动学习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2008,(3)
23. 李玉顺,张曲等.移动学习发展专题(理论篇 实践篇)[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8,(7)
24. 李玉顺,邓科,黄荣怀.基于农远工程的移动普适学习支持设施设计,GCCE2010,已接收
25. Ling Zhu, Ronghuai Huang, Yushun Li, ISI: a Wet Based Learning Platform,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EI) 2008,(12)
26. Ling Zhu, Ronghuai Huang, Yushun Li. Integrating handheld devices into ubiquitous education service delivery, 2008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FU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PROCEEDINGS(EI)
27. 李玉顺,朱美娜等.移动学习研究——实践者的感言[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5)已录用.
28. 李玉顺, 朱美娜, 武林等 移动学习——领域发展概貌与发展定位[J].中国电化教育,已提交.
29. 张虹波,李玉顺等.e-Learning资源共享环境及共享机制建设发展现状[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
30. 李玉顺,申军霞等. 先进教育资源共享与管理环境案例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7)已录用.
31. 李玉顺,移动学习——新型的数字化学习方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3)
32. 李玉顺,王晓晨,周 超. 从学生使用角度看移动学习[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1)
33. 李玉顺,张循君,张 曲. 移动学习在北美、欧洲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1).
34. 朱麟,黄荣怀,李玉顺. 新一代学习环境: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普适学习[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0)(CSSCI)
35. 黄荣怀,王晓晨,李玉顺. 面向移动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 2009 ,(1)pp3~7.
36. 王晓晨,高鸽,李玉顺,黄荣怀. 移动计算技术在儿童成长家庭记录方面的应用前景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12)
37. 王晓晨,李玉顺,黄荣怀.中学生移动学习设备使用的测量工具编制与调查——以北京市中学生为被试对象[J]. 电化教育研究,2009,(2)pp97~101.
38. 王晓晨 等.移动计算技术在儿童成长家庭记录方面的应用前景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08,(12).
39. Shenggang Yang, et al. Analysis on the prospects of parent-adolescent communication served by mobile technology. In the proceeding of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mobile, and ubiquitous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2008
40. 詹青龙,张静然,邵银娟,李玉顺.移动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与迈克.沙尔普斯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78期(2010.3) PP1-7,
41. 方海光,刘静,黄荣怀,李玉顺. 基于学习对象化的移动学习资源自适应引擎的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9,(7).
42. 方海光,吴淑苹,李玉顺. 基于EML构建移动学习资源对象单元的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09,(12)
43. Haiguang Fang,Shuping Wu,Yushun Li and Jing Liu.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Mobile Learning Resource Objects Based on Educational Modeling Language. 人工智能与教育应用国际学术会议(ICAIE2009)2009,(8)
44. Haiguang Fang、Jing Liu、Yushun Li and Ronghuai Huang. Research on Adaptive Mobile Learning Resources Platform Based on Learning Object Model.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CT2009) 2009,(10)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导介绍:鲍传友

  

   姓名:鲍传友
职称:副教授
研究领域:教育学原理 教育政策分析
电 话:010-58801245
地 址: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教育背景

2003年9月—2006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
2000年10月—2003年8月,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
1991年9月—1994年7月,安徽省教育学院英语系在职进修英语专科
1985年9月—1989年7月,安徽省六安师范学校 四年制普师班 学生

   工作经历

1989年8月—2000年9月,安徽省六安市思古潭中学 执教中学英语
2006年8月至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任教师

   获奖情况

2003年6月硕士论文《关于我国高校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获辽宁师范大学 优秀硕士论文奖
2003年7月获第六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活动学生科技作品竞赛 特等奖
2005年12月获北京师范大学华为优秀奖学金
2006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

   教学工作

   《教育政治学》

   科研项目

独立承担:
2005-2006年度联校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二级项目:《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社区资源及其供给机制的研究》。
参与:
教育科学规划十五国家级重点课题我国转型期重大教育政策问题案例研究(AFA010001),负担子课题:我国城乡教育差距研究。

   学术成果

论文:
1.《课堂教学不公平现象初探》,《教育理论与实践》(月刊),2001年第10期。
2.《税费改革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影响—基于税费改革试点区某镇的实证分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3.《论网络社会中学校精神的建构》,《辽宁教育研究》(月刊),2002年第6期。
4.《校长负责制下的校长权力大小及其规约》,《教育科学》,2004年第4期。
5.《消解与重构:新课程情境中的教师权威》,《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月刊),2004第5期。
6.《三个标准:衡量校长权力大小》,中国教育报,2004年6月22日第12版。
7.《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政策审视》,《新华文摘》,2005年第18期。 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及德国的Springer等期刊转载
8.《变革中的教师焦虑与教师专业发展》,《新华文摘》,2005年第2期。
9.《第六届教育政策分析高级研讨会综述》,《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
10.《论现代视域中的农村基础教育取向》,《教育理论与实践》(月刊),2005年2期。
11.《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归因:政策分析的视角》,《西南教育论丛》(季刊),2005年第2期。
12.《论中国教育政策研究的本土化》,《天津市教科院学报》(双月刊),2005年第3期。
13.《我国高校学分制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黑龙江教育》,2005年第1-2期。
14.《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哈格里夫斯的教师文化观述评》,《外国教育研究》,(月刊),2005年第8期。
15.《社会转型与农村义务教育的政策选择》,《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5),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
16.《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务教育的公共性》,《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3期。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