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导介绍:许殿才

  

  

   个人简介

   许殿才,男, 1953 年6月生 ,教授, 历史学博士 。 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史学史 。

   代表性论文:

   《〈汉书〉的成就》,《史学史研究》,1990 年第4期。
《汉书中的天人关系》,《历史研究》,1992 年第4期。
《说秦史学》,《史学史研究》,1997 年第2期。
《两汉时期历史盛衰总结与政治》,《史学史研究》,2002 年第 2 期
《白虎通义中的国家学说》,《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2期。
《王国维死因新证》,《安徽史学》,2003 年第3期。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 年第2期。

代表性著作:

   主编《中国文化通史·秦汉卷》,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0年版。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 100875 )
E-mail : xudiancai#21cn.com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导介绍:王开玺

  

  

   个人简介

   王开玺,教授,博士生导师。1949年生,硕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晚清政治史。

   代表性论文:

   《关于王韬上书太平天国之我见──兼与杨其民同志商榷》,《近代史研究》,1988 年第 3 期。
《清统治集团的君主立宪论与晚清政局》,《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 年第 5 期。
《帝党主战析辩》,《历史档案》,1991 年第 1 期。
《从清代中外关系中的礼仪之争看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轨迹》,《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 年第 2 期。
《黄爵滋禁烟奏疏评议》,《近代史研究》,1995 年第 1 期。
《清统治集团君主立宪法论析评》,《清史研究》,1995 年第 4 期。
《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制夷思路探论》,《近代史研究》,1995 年第 6 期。
《晚清论驳上谕风潮述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 年第 4 期。
《戊戌时期清廷觐见礼仪的改革》,《北京社会科学》,1999 年第3期。
《外交礼仪略论》,《外交学院学学报》, 2000 年第 1 期。
《鸦片战争与中外平等往来的交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 年第 5 期。
《天朝中心论与跪拜礼仪》,《河北学刊》,2001 年第 1 期。
《中国近代的外交与外交礼仪》,《史学月刊》,2001 年第 2 期。
《辛酉政变与正统皇权思想——慈禧政变成功原因再探讨》,《清史研究》,2002 年第 4 期。
《中西文化的扭结、冲突与疏离——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河北学刊》,2003 年第 3 期。
《英军焚毁圆明园原因辨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 年第 3 期。

代表性著作:

   《南国风烟》,华侨出版社, 1993 年版。
《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清通鉴?道光卷》,(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

   联系方式:

   电话:(010) 62206235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导介绍:汝企和

  

  

   个人简介

   1949年生,江苏苏州人。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82年本科毕业,1985年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后留于该系任教至今,现任历史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历史文献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历史文献学史研究,在宋代文献学领域发表论文20余篇。整理的《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在中华书局出版,获北师大优秀著作奖,并获宋史界一致好评。2007年出版专著《中华传统文化探幽》。其另一研究领域是教学研究,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已成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并获全国教材一等奖。发表教学研究的论文10余篇,于2006年获北师大钱瑗教育基金优秀教学奖;2008年6月获宝钢教育奖。近年来又开辟了第三领域——中华数术文化研究,并已撰写论文数篇。其学风一向严谨扎实,论文及专著均颇见功力。

   著作、译作:

   点校《续编两朝纲目备要》(20余万字),中华书局1995年7月版。
整理《癸辛杂识》(16万字),团结出版社1998年2月版。
主编《中国历史文选》(上中下三册,84万余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6月版。
翻译《十九世纪中国的常胜军》(23.6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2月版。
于2002年5月教育部颁布专文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全国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讨会的开幕式上发表主题报告;在闭幕式上发表总结报告;会后主编大会论文集《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究》第四集(23万字),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3年6月出版。
专著《中华传统文化探幽》(22万字),2008年6月版。
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经高水平修订后再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版。成为北京市精品教材。
于2009年5月教育部颁布专文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全国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讨会的闭幕式上发表总结报告;会后主编大会论文集《解字说文——中国历史文选研究》第五辑(18万字),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

   论文:

   翻译:《美使麦莲致国务卿马赛函及其天京芜湖之行》,《太平天国史译丛》(第二辑),中华书局1983年9月版。
《〈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初探》,《史学史研究》1987年第二期。
《〈宋史〉校记补遗二十则》,《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二辑),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版。
《以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指导历史文选教学》(0.7万字),《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究》第二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版。
《〈四库全书〉某些岐误之原因》,《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四辑),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版。
《宋初官方搜求书籍述论》(0. 8万字),《阴山学刊》1994年第三期。
《〈四库全书〉歧义一瞥》(1. 5万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五期。
《宋初官方校勘述论》(1. 3万字),《宋史研究论文集》1996年1月。
《对〈中国历史文选〉教材编写的思考与探索》(1. 3万字),《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究》第三集,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对建国以来〈中国历史文选〉教材的回顾与思考》(1. 4万字),《史学论衡》1999年7月。
《北宋中后期官府校勘述论》(1. 9万字),《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一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宋史卷)2000年第二期转载,并将此文列为该期之第一篇。且于2002年5月被新世纪中国西部丛书编委会评选为新世纪、新经济、新西部学术成果奖之特等奖;8月被中国西部发展战略丛书编委会评选为优秀论文奖特等奖。
《陈垣先生的教育成就与教学方法初探》(0. 8万字),《励耘学术承习录》,2000年11月。
《推动历史文选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探索》(1.1万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一期。《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文集》、《中国社会科学理论参考文库》与《中国教育家论文经典》均已全文转载;并被《中国社会科学理论参考文库》编纂委员会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分别评为论文一等奖;02年11月被中国教育学会评选为全国高校教师文科优秀论文。
《论两宋馆阁之校勘史书》(1.6万字),《史学史研究》2001年第一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宋史卷)2001年第三期转载。
《略论南宋时期之官府校勘》(0. 8万字),《历史文献研究》第20辑,2001年7月。
《深化教学研究,推动历史文选教学改革持续发展》(0.5万字),《北师大本科教育教学论文集》,2002年1月。
《略论宋代官府对经部书的校勘》(1.3万字),《史学论衡(庆祝北师大百年校庆历史系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父亲汝龙的夕阳时光》,《人民政协报》2003年2月27日;3月6日。
《弘扬中华文化?? 光大中华美德》(0.12万字),《光明日报》2003年3月21日(第3版)。
《论宋代馆阁之校勘经部书》(1.5万字),《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第一期。并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2003年第二期作为首篇全文转载。
《南宋馆阁校勘述论》(1.4万字),《河北大学学报》2003年第三期。
《论北宋官府对道教书籍的校勘 》(1.1万字),《中国道教》 2003年第四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宗教卷)2003年第6期转载。
《再论以教育心理学原理指导历史文选教学改革》(0.8万字),《历史文选教学研究》(第四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让历史文选教学改革与时俱进,为宏扬中华文化作出更大贡献》(0.7万字),《历史文选教学研究》(第四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对建国以来〈中国历史文选〉教材的回顾与思考》(1. 4万字),《历史文选教学研究》(第四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第四届全国历史文选教学研讨会综述》(0.8万字),《历史文选教学研究》(第四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古汉语过关考试小结》,《历史文选教学研究》(第四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略论北宋时期之馆阁校勘》,《历史文献研究》(第22辑),2003年7月。
《论北宋官府之综校四部群书》(0.9万字),《图书馆杂志理论学术年刊》(2003年),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年3月。其《后记》明言:只有入选《图书馆杂志》的优秀论文才可刊于《理论学术年刊》!
《论中国历史文选教学中的周期性问题》(0.8万字),《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第三期。(2004年6月)
《略论两宋官府对史书的校勘》(0.6万字),《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北宋官府校勘经部书的辉煌成就》(0.5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中心:《新世纪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集》(先进文化卷),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7月版。同时获优秀论文奖。
《两汉时期之相人术与汉代社会》(1.3万字),《齐鲁学刊》2005年第五期。
《两汉时期之相人术与汉代社会》,《新华文摘》2006年第一期。
《北宋官府对医书的校理》,(1万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二期。
《对完善校勘学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1.2万字),上海2005年《图书馆杂志理论学术年刊》,2006年10月出版。
《简论北宋官府之医书校理》,刊于2006年年底出版的《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简论北宋官府对四部群书的校理》,中华名人系列丛书编辑部:《中华名人文论大全》(第三卷),《中国语言文化出版社》。06年9月1日收到入选函,称本文获特等奖!
《以研究推动历史文选教学改革不断深化》(1.1万字),《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大象出版社2007年 3月版。
《魏晋时期之相人术与魏晋社会》(1.3万字),《齐鲁学刊》2007年第四期。
《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1.1万字),《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第六期(12月)。
《论衡·骨相篇》与《潜夫论·相列》解析——兼论东汉相人术之特点(1.3万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三期。
《以小学为重点内容??? 加强历史文选实习训练》,《现代教育报·教材周刊》,2008年11月21日第四版。
《思念父亲汝龙先生》,1.7万字,《炎黄文化研究》第九辑,大象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为李世萍《郑玄〈毛诗笺〉研究》撰写的序,2009年?
《关于建立古汉语过关考试题库的探索与思考》,载于《解字说文——中国历史文选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版。
《论陈垣先生对中国历史文选课的贡献》,载于《解字说文——中国历史文选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版。

  
项目:

   96年被批准为国家教委高等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之第一批立项项目(笔者为项目带头人)。99年已提前结项,受到教育部的通报嘉奖。
98年被批准为北京师范大学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笔者为带头人)。99年已结项。
2005年被批准为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立项项目(笔者为带头人)。
2007年被批准为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精品课程立项项目(笔者为带头人)。
2007年被批准为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项目(笔者为带头人)。
2008年古汉语检测题库被批准为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笔者为带头人)。
2009年实习研究被批准为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笔者为带头人)。
2009年被批准为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笔者为带头人)。
2009年被批准为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网络课程建设项目(笔者为带头人)。

   获奖:

   1996 年获北师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笔者为该成果之带头人)。
1997 年获北京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同上)。
1998 年《续编两朝纲目备要》获北师大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独立)。
2000 年获北师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笔者为该成果之带头人 )。
2001 年 8 月获北师大首届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奖一等奖(独立)。
2001 年 9 月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笔者为该成果之带头人)。
2002 年 5 月笔者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获北师大教材优秀奖一等奖。
2002 年 9 月获北师大第二届教师本科教学优秀奖(独立)。
2002 年 10 月笔者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2004 年 12 月获北师大高等教育教学奖二等奖。
2005 年 12 月获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第六次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独立)。
2006 年 6 月获北师大第四届教师本科教学优秀奖(独立)。
(四月被本学院学生推选为北京师范大学十佳教师候选人。)
2006 年 7 月获北师大(第二届) 钱瑗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
2008 年 4 月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名师!
(四月被本学院学生第二次推选为北京师范大学十佳教师候选人。)
2008 年 5 月获北师大第五届教师本科 教学优秀奖特等奖 。
2008 年 6 月获 宝钢教育奖 。
(2010年4月被本学院学生第三次推选为北京师范大学十佳教师候选人。)

  
培养学生情况:

   2010年:毕业博士2名,硕士2名,均已找到工作。
2009年:毕业博士1名,硕士2名,当年均已找到工作。
2008年:毕业博士1名,硕士2名,当年均已找到工作。
2007年:毕业博士1名,硕士2名,当年均已找到工作。
2006年:硕士2名,当年均已找到工作。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邮编:100875。
宅电:(010)62251892
Email: Ruqihe1#sina.com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导介绍:王培华

  

  

   个人简介

   王培华,女,汉族。山东省文登市人。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史中心成员 。专门史(中国社会史与环境史方向)、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生指导教师、历史文献学博士生指导教师。兼任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理事、 北京史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历史文献学、史学史与历史理论、中国古代史、环境变化 、北京史、西北水利矛盾与分水制度、江南官员学者的西北水利思想史等。先后承担省部级和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3 项目,参与多个国家和部委级项目。专著 2 部,合著 1 部, 教材 1 部。主要学术论文 60 余篇,读史笔记十几篇 。

   主要学术著作与教材:

   《东宫文华——中国古代宫廷教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年。
《大江东去——兴旺盛衰启示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年。
《史记读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元明北京建都与粮食供应》,北京出版社,2005 年。
元明清华北西北水利三论(31万字),商务印书馆2009年5月出版。
元代北方灾荒与救济 (22万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代表性论文:

   《范祖禹——闻名当世的唐鉴公》,瞿林东、杨牧之主编《中华人物志·史学家小传》
《司马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瞿林东、杨牧之主编《中华人物志·史学家小传》
《王鸣盛的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河南《古籍整理》,1989 年 3 期。
《王夫之史论的史学价值》,《史学史研究》,1990 年 1 期。
《<通鉴直解>与张居正改革》,《史学论衡》( 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年。
《王夫之的历史地理思想》,《船山学刊》 1992 年 1 期。
《王夫之的魏晋南北朝兴亡论》,《史学论衡》( 2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年。
《汉初百年的天人古今问题》,《天人古今》,1995 年 12 月。
《元代的海运与国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95—96 年增刊
《我为什么要研究王夫之哲学》,《船山学刊》,1996 年 1 期。
《元明清时期的西北水利议》,《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 年 6 期。
《地理条件与历史发展——学习白寿彝先生的历史地理思想》,《史学史研究》,1996 年 3 期。
《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的史学意义》,《河北学刊》,1996 年 4 期。
《汉朝百年间的史学与政治》,《司马迁与史记论集》( 2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 年。
《明中期以来吴中故家大族的盛衰》,《安徽史学》,1997 年 3 期
《土地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元代农业与农学的启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 年 3 期。
《司马迁在革命受命问题上的矛盾》,《晋阳学刊》,1997 年 4 期。
《因看吴越谱世事使人哀——经世学者归有光》,《文史知识》, 1997 年 5 期
《明中期以来江南学者的是非之论》,《苏州大学学报》,1998 年 2 期
《元代北方寒害及减灾救灾措施》,《文史知识》,1998 年 9 期。
《在史学上不断探索——瞿林东教授〈史学与史学批评〉读后》,《山西大学学报》,1999 年 1 期
《水利与中国历史特点》,《史学史研究》,1999 年 1 期。
《元代北方蝗灾群发性韵律性与国家减灾措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9 年 1 期。
《元代北方雹灾分布特点及减灾措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9 年 2 期。
《元代北方水旱时空分布特点及申检制度》,《社会科学战线》,1999 年 3 期;又载《元代文化论集》,北京师大出版社 ,2001 年 7 月。
《中国古代灾害志的演变及其价值》,《中州学刊》,1999 年 5 期,
《归有光史学批评及其意义》,《社会科学辑刊》,1999 年 6 期。
《虞集及元明清西北水利》,《文史知识》, 1999 年 8 期。
《郑若曾行年著作考——兼谈<筹海图编>的作者问题》,《历史文献研究》, ( 北京新八辑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99 年版
《明中后期至清初江南学者的民生思想与实践》,《史学论衡》( 3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出版 ,
《元代北方桑蚕问题》,《殷都学刊》 2000 年 1 期。
《马廷鸾马端临与咸淳减赋及其思想史意义》,《 历史研究》,2000年3期,
《水资源再分配与西北农业持续发展——<泾渠图志>所载泾渠<用水则例>的启示》,《中国地方志》,2000 年 5 期。
《元朝东吴士人领袖郑元佑》,《文史知识》,2000 年 11 期。
《元代水利机构的建置及成就评价》,《史学集刊》,2001 年 1 期。
《归有光与吴中经世之学》,《苏州大学学报》, 2001 年 1 期。
《元代山西的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晋阳学刊》,2001 年 2 期。
《中国历史自然条件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总结性论述——重读<读通鉴论>》,《船山学刊》 2001 年 4 期。
《元朝国家在管理农业用水中的作用》,《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 年 3 期。
元明清江南学者开发西北水利的思想主张与实践》,《河北学刊》,2001 年 4 期。
《<读通鉴论>——中国古代历史评论的最高成就》,《光明日报》,2001 年 10 月 2 日。
《正统论与中国文明的连续性》,《社会科学辑刊》 2002 年 1 期,全文又载《史学论衡》(4)北师大出版社 2002 年 8 月出版,
《元明清时期西北水利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与探索》, 2002 年 2 期。
《汉文帝施德惠天下与汉朝政治家风》,《青海社会科学》, 2002 年 3 期。
《1238—1368 年华北蝗灾的时聚性与重现期及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社会科学战线》 2002 年 4 期。
《清滏阳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利用与分配》,《清史研究》, 2002 年 4 期。
《<管子>关于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表述析论》,《广东社会科学》 2002 年 5 期。
《元明清西北旱地用水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研究》, 2002 年 6 期。
《古文教、学模式的传统与变革》,《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究》 (4)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清代河西走廊的水资源分配制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4 年 3 期,
《清代河西走廊的水利纷争及原因》,《清史研究》,2004 年 2 期。
《清代江南官员开发西北水利的思想主张与实践——潘锡恩<畿辅水利四案>的史学意义及现代价值》,《江海学刊》,2004 年 4 期。
《1328—1330 年寒冷事件的历史记录及其意义》,《古地理学报》 2004 年 4 期,
《清代河西走廊的水利纷争与分水制度》,《光明日报》 2004 年 8 月 24 日
《清代江南官员开发西北水利的思想主张与实践——唐鉴<畿辅水利备览> 的撰述旨趣及历史地位》 ,《中国农史》,2005 年 3 期。
《汉唐长安的粮食供应与关中天地人关系》,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3期 。
《元明清江南官员学者西北水利思想三题》 ,学习与探索2007年6期 。
《宁夏塞北江南之称由来考》,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7期。
《自然灾难成因的多重性与人类家园的安全性-以中国生态环境史为中心的思考》,学术研究2008年12期。
《清代伊犁屯田的水利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5期。

承担和参与的重要项目:

   《元明北京粮食供应与生态环境变化》,主持1996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青年项目。
《元明北方农田水利与生态环境变化》,主持1996年国家教委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青年项目。
《明清西北典型地区分水用水制度与水资源变化关系》,主持200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一般项目。
《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的重大事件复原及其影响》,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方向项目(参与)
《人类适应气候变化的过程与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与 )
明清西北典型地区用水分水制度与水资源演化关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中国古代史学中的生态环境思想,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 。
200年来西北典型地区水环境演变与用水制度研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 。

科研获奖:

   《〈通鉴直解〉与张居正改革》, 1990 年 12 月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文科优秀论文奖。
《王夫之史论的史学价值》, 1994 年 11 月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团中央举办的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专家提名奖。
《大江东去 ——兴亡盛衰启示录》, 1995 年 9 月获得第九届华东地区优秀政治理论图书奖一等奖
《大江东去——兴亡盛衰启示录》, 1995 年 12 月获得首届北师大历史系白寿彝史学论著奖二等奖。
《元明清时期的西北水利议》, 1998 年 10 月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文科优秀论文二等奖。
《元代国家在管理分配农业用水中的作用》, 2002 年 1 月获得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十佳论文奖励。
《试论元代北方蝗灾群发性韵律性及国家减灾措施》, 2002 年 5 月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文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论文发表后的社会反映:

   《元代北方蝗灾的群发性韵律性及国家减灾措施》, 《新华文摘》 1999年5期重点摘要 ; 中国人民大学 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 1999 年 2 期转载;《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0 年 5 期:胡孝德《 1999 年元史研究综述》介绍。
《清代河西走廊的水资源分配制度》, 《新华文摘》 2004年17期重点摘要。
《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的史学意义》,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 96 年 12 期转载。
《土地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元代农业与农学的成就及启示》,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 97 年 4 期转载,《中国史研究动态》 98 年 6 期载陈建勋《 1997 年辽夏金元史研究概述》介绍。
《明中期以来江南学者的是非之论》,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 98 年 5 期转载。
《明中期以来吴中故家大族的盛衰》,《中国史研究动态》 98 年 12 期载张宪博《 1997 年明史研究概况》介绍。
《元代北方水旱时空分布特点及申检体覆制度》,《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0 年 5 期载胡孝德《 1999 年元史研究综述》介绍;《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1 年 2 期:卜风贤《中国农业灾害史研究综论》介绍。
《中国古代〈五行志〉的演变及其价值》,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 1999 年 12 期转载
《元朝国家在管理农业用水中的作用》,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 2001 年 3 期转载。
《〈管子〉关于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表述析论》,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 2003 年 1 期转载。
清代河西走廊水资源分配制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4期,
新华文摘2004年17期重点摘要
引证本文的文献8篇(中国知网)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篇
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4篇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1篇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1篇
清代河西走廊的水利纠纷及其原因,清史研究2004年2期,
引证本文的文献8篇(中国知网)
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4篇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5篇
论元代北方蝗灾群发性韵律性及国家减灾措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1期
新华文摘1999年5期 重点摘要
引证本文的文献13篇(中国知网)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9篇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4篇
1328-1330年寒冷事件的历史记录及其意义,古地理学报2004年2期
引证本文的文献1篇(中国知网)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篇
汉唐长安的粮食供应与关中天地人关系,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3期
新华文摘2009年14期全文转载
元明清江南官员学者西北水利思想三题 ,学习与探索2007年6期
新华文摘2008年5期论点摘要
宁夏塞北江南之称由来考,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7期,
新华文摘2008年22期论点摘要
自然灾难成因的多重性与人类家园的安全性,学术研究2008年12期
复印报刊资料 历史学2009年3期全文转载
清代伊犁屯田的水利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5期。
引证本文的文献1篇(中国知网)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篇

主要课程:

   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献学、《史记》和《汉书》研读。

教学获奖:

   历史文选教学改革成果, 1996 年 10 月获得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成果奖,本人排名第 2 。
历史文选教学改革成果, 1997 年 9 月获得北京市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本人排名第 2 。
以理论研究指引历史文选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2000 年 11 月获得校级一等奖,本人排名第 4 。
以理论研究指引历史文选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2001 年 9 月获北京市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本人排名第 4 。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