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导师介绍:胡庆立

  
►基本信息
姓名:胡庆立
学历:博士
职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习简历
1991.09—1995.07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工程专业,工学学士
1997.09—1999.09哈尔滨建筑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工学硕士
1999.09—2002.07哈尔滨工业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工学博士
2003.07—2007.07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工程力学专业,博士后

►工作简历
1995.07—1997.09青岛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助理工程师
2002.07—2006.09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
2006.09—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主讲课程
土质学与土力学
基础工程
岩土与地下工程施工

►研究简历
现场负责完成南京长江三桥南塔深水桩基础施工监测;负责黑龙江省歌舞剧院深基坑施工监测;现场负责泰莱高速公路旧路改造典型结构现场测试;参加陶赖昭松花江大桥大直径桩荷载沉降曲线及土参数研究,哈尔滨松花江四方台大桥大直径桩承载力试验研究;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重大建(构)筑物健康监测与诊断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研究、环境激励下结构损伤参数识别的测点选择方法及其验证系统;负责省青年基金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沥青路面应变监测方法研究。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导师介绍:杨英姿

  
►基本信息
姓名:杨英姿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
混凝土耐久性与寒冷地区混凝土工程病害、监测与防治
先进水泥基复合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检测技术与评价方法

►教育经历
1984.09-1988.07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机械及仪器专业,工学学士
1992.09-1995.03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材料专业,工学硕士
1997.09-2001.06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工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88.07-2001.06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材料系
2001.07-2002.12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5.03-2006.03美国密执根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访问学者
2007.11-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博士后
2003.01-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学术兼职
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理事
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材料工业专家组成员
黑龙江省建设行业专家委员会专家
黑龙江省混凝土与外加剂专家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建筑材料专家委员会委员

►负责的基金和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自愈合功能的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设计,2009.01-2011.12,项目负责人(合作申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寒冷地区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及使用寿命预测研究,2001.1-2003.12,主要完成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界面力学水泥混凝土路面传力杆的传荷机理研究,2009.01-2011.12,第二位
教育部回国人员基金,高韧能水泥基路面材料研究2008.9-2010.10,项目负责人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BAG10B02),课题云贵川高原潮湿山区路面凝冰防治技术研究——凝冰路面损伤评估、防护及修复技术研究,2008.03-2012.03,子项目负责人
省回国留学人员基金,具有自愈合功能的绿色高性能水泥基路面材料研究,2008.01—2010.01,项目负责人
企业横向课题,寒冷地区客运专线工程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及质量监控技术研究,2008.04—2010.06,项目负责人

►获奖和专利
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寒冷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成套技术及应用,2002年,排序第2
第六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混凝土渗透性测量装置,2008年,排序第1
国家发明专利(ZL200410001789.9)(已授权),无电源流变仪,2006年,排序第1
国家发明专利(ZL200410001787.X)(已授权),新拌混凝土工作性测量仪,2006年,排序第1
国家发明专利(ZL200410001788.4)(已授权),混凝土收缩与应力测量装置,2005年,排序第1
国家发明专利(ZL200410001786.5)(已授权),能准确测量混凝土工作性的坍落度仪,2005年,排序第1
国家发明专利(ZL2003101140523)(已授权),新拌混凝土含气量测量仪,2006年,排序第1
国家发明专利(ZL200310113930.X)(已授权),混凝土体积变化量自动测量仪,2006年,排序第1
国家发明专利(ZL200410043839.X)(已授权),混凝土渗透性测量装置,2007年,排序第1
国家发明专利(ZL200610010272.5)(已授权),新拌混凝土泵输性能的检测装置,2009年,排序第1
国家发明专利(ZL200610010272.5)(已授权),混凝土体积变化量的自动测量装置,2009年,排序第1
国家发明专利(ZL200310114051.9)(已授权),砂浆稠度测量仪,2006年,排序第1

►近期学术论文
1. Yingzi Yang, Michael D. Lepech, En-Hua Yang, and Victor C. Li,Autogenous Healing of 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under Wet-Dry Cycles,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 2009,39(5):382-390 (SCI检索)
2. Yang, E., Y. Yang, and V.C. Li, Use of High Volumes of Fly Ash to Improve ECC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aterial Greenness, ACI Materials Journal, v.104, n.6, 2007, pp.620-628(SCI检索)
3. Yingzi Yang , Yan Yao, Gao Xiaojian, Pengzhan YU, Shrinkage Reducing Measures for 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terial Science, 2008, Vol.23(6):907-911(SCI检索)
4.Yang, Y., M. Lepech, E. Yang, and V.C. Li, Self-healing of ECC at Stimulated Summer Condition, Rare Metals, Vol.26, 2007, 9(SCI检索)
5. Yang, E.H., M. Sahmaran, Y. Yang and V.C. Li Rheological Control in the Production of 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ACI Materials Journal, Title No.106-M36, pp.357-366, July-August, 2009. (SCI检索)
6. Xiaojian Gao, Baoguo Ma, Yingzi Yang, Anshuang Su. Sulfate attack of cement-based material with limestone filler exposed to different environments.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 2008, 17(4): 543-549. (SCI检索)
7. Yingzi Yang , Gao Xiaojian, Pengzhan YU, Yan Yao, Effects of Water/Binder Ratio on the Properties of 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terial Science, 2010, Vol.25(2) (SCI)
8. Yingzi Yang , GAO Xiaojian, DENG Hongwei, SHI Guodong, Influence of Mineral Admixture on Corrosion of Steel Rebar in Concrete,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terial Science, 2009, Vol.24 Supp1:153-155 (SCI源)
9. GAO Xiaojian, YANG Yingzi, MA Baoguo, Influence of Cement Types and Mineral Admixtures on Resistance of Mortar to Sulfate Attack under Lower Temperature,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terial Science, 2009, Vol.24 Supp1:200-205(SCI源)
10. ZHU Yu, YANG Yingzi, GAO Xiaojian, DENG Hongwei, YAO Yan,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with High Volume Fly Ash,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terial Science, 2009, Vol.24 Supp1:166-170(SCI源)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导师介绍:王玉银

  
个人简介
姓名:王玉银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钢管混凝土拱桥,新型组合构件,大型组合结构体系与施工关键技术

教育经历
1994.10-1998.07,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工程学士学位
1998.09-2003.10,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博士学位
2004.01-2006.08,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06.11-2009.07,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

工作经历
2003.10-2006.07,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2006.08-2009.04,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7.12-2008.03,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CollegeLondon)访问学者
2009.04-2010.06,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07-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秘书长
《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8:2012),主编
负责的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178146),2012.01-2015.12
长期荷载作用下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静动力性能研究项目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608023),2007.01-2009.12
核心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对钢管混凝土拱桥静力性能影响,项目负责人
首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200801291),2008.12-2009.12
基于延性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抗震性能理论与试验研究,项目负责人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J01B02-02-02),2007.01-2010.12
新型组合构件研究,二级子课题负责人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70420883),2007.12-2009.12
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对钢管混凝土拱肋静力性能的影响,项目负责人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2009.10-2012.10
厦深铁路榕江特大桥主桥施工全过程静动力性能研究,项目负责人
中国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2007.06-2010.06
1.5WM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安装方案分析,,项目负责人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2008.04-2010.04
102国道跨伊通河大桥施工全过程受力分析,项目负责人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2005.10-2007.10
韩江北桥静力性能与施工全过程研究,项目负责人
北京三杰国际钢结构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2007.04-2010.04
建筑用超大承载力铸钢支座试验研究,项目负责人
沈阳建筑大学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07.12-2009.12
钢管约束钢筋高强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项目负责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研究基金(HIT.2003.43),2006.05-2008.05
异形钢管混凝土柱力学性能研究,项目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478029),2005.01-2007.12
带竖缝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与设计,子课题负责人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ZJG0701),2007.12-2010.12
新型高效组合结构体系抗震性能与设计,子课题负责人

获奖和专利
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8年
五跨连续无风撑斜靠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综合施工技术,排序第4
国家发明专利(200610151197.4)(已授权),2009年
带钢筋加劲肋的方形、矩形或多边形钢管混凝土柱,排序第1
国家发明专利(200610151199.3)(已授权),2009年
带钢筋加劲肋的异形钢管混凝土柱,排序第2
国家发明专利(201010213908.2)(已授权),2011年
一种预制钢-混凝土组合梁,排序第1
国家发明专利(20111052985.9)(已授权),2012年
可循环使用的长期荷载作用下结构柱压弯滞回试验配套装置排序第1

近期学术论文
1. 王玉银, 惠中华. 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全过程与关键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6
2. Yuyin Wang, Chao Gong, Sumei Zhang, Haishan Guo. Experimental Study and NumericalAnalysis on Heavy-Duty Cast Steel Universal Hinged Supports for Large Span Structur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 2010, 10(1):99-114.
3. Yuyin Wang, Yue Geng, Gianluca Ranzi, Sumei Zhang. Time-dependent behaviour of expansive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11, 67(3): 471-483.
4. 王玉银,陈杰,纵斌,耿悦. 钢管再生混凝土与钢筋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力学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2011,32(12):170-177
5. 王玉银,耿悦, 张素梅. 钢管微膨胀混凝土轴压短柱长期变形试验研究. 中国公路学报. 2011, 24(5):15-20
6. 王玉银, 刘昌永, 张素梅. 铰接圆弧钢管混凝土拱平面内徐变稳定. 工程力学, 2011, 28 (3):198-204
7. 王玉银张素梅. 圆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受剪承载力分析. 建筑结构学报, 2009, 30(2): 114-124
8. Yuyin Wang, Yuanlong Yang, Sumei Zhang, Jiepeng Liu. Seismic Behaviors of Concrete-filled T-shaped Steel Tube Column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9, 400-402: 677-683
9. 张素梅, 王玉银. 圆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的破坏模式. 土木工程学报. 2004, 37(9): 1-9
10. Yue Geng, Gianluca Ranzi,Yuyin Wang, Sumei Zhang. Time-dependent behaviour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analytical and comparative study. 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2012,64(1):55-69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导师介绍:范峰

  
个人简介
姓名:范峰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大跨空间结构;轻型钢结构;巨型望远镜结构技术
联系电话:86-451-862829080;86-451-86282080;
Fax:86-451-86283098
E-mail:fanf@hit.edu.cn

教育经历
1.1989.09-1993.07: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
2.1993.09-1995.07: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力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
3.1996.09-1999.11:哈尔滨建筑大学结构工程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
4.1999.11-2002.04: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土木、水利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工作经历
1.1995.06-1997.07: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工程系任助教;
2.1997.08-2000.07: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工程系任讲师;
3.2000.08-2005.07: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4.2004.05-2004.08:英国UniversityofSurrey空间结构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5.2004.01-2007.12:土木工程学院钢结构及木结构学科组副主任
6.2006.12-2007.12:澳大利亚UniversityofSydney土木系访问学者;
7.2005.08-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任教授;
8.2006.04-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
9.2007.10-2009.07: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10.2003.01-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主任
11.2009.07-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社会兼职
1.国际薄壳及空间结构协会IASSWG8委员
2.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委员
3.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4.中国工程建设协会钢结构专家委员会委员
5.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安全与防倒塌专业委员会委员
6.中文核心期刊《建筑结构学报》编委
7.中文核心期刊《世界地震工程》编委
8.中文核心期刊《空间结构》编委
9.国家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修订组成员
10.国家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组成员
11.国家标准《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编制组成员
12.国际薄壳及空间结构协会IASS会员
13.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会员

科研项目
一直从事大跨空间结构、轻型钢结构等领域的研究、教学和工程实践,主要针对大跨空间结构静动稳定性、抗震性能及强震失效机理、巨型望远镜FAST结构关键技术、新型空间结构体系及重大工程创造等开展系统前沿研究,近年来承担多项高水平研究课题,其中主要项目有: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三级专题大跨网壳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能,项目负责人,1998.01-2003.05;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维地震作用下的网壳动力稳定性研究,项目负责人,2003.01-2005.12;
3.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子课题FAST整体索网主动反射面结构研究,项目负责人,2003.09-2004.05;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跨空间结构抗风抗震关键问题二级课题,项目负责人,2004.01-2007.12;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科学部交叉重点项目巨型射电天文望远镜(FAST)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二级课题,项目负责人,2005.01-2008.12;
6.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子课题FAST反射面背架结构关键技术与模型试验研究,项目负责人,2006.10-2007.12;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文联合基金)面上项目巨型望远镜(FAST)主动反射面结构安全及其电性能优化关键技术,项目负责人,2007.1-2009.12;
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大跨度开合结构的结构体系与关键理论研究,项目负责人,2007.1-2009.12;
9.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一级课题新型空间结构体系及设计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2007.1-2010.12;
10.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一级课题空间结构高效施工关键技术,项目负责人,2007.1-2010.12;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新型半刚性节点网壳结构体系及设计理论,项目负责人,2008.1-2010.12;
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大跨空间结构强震灾变行为精细化研究,项目负责人,2008.1-2011.12;
13.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大跨空间结构科技创新团队,团队带头人,2008.7-2011.7;

科研成果
(一)网壳结构高烈度强震下强度破坏机理
所开创的网壳结构高烈度强震下强度破坏机理研究领域,目前已成为网壳结构理论研究的前言热点问题,本研究成果作为重要内容,收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大型复杂结构关键科学问题及设计理论之二级课题大跨空间结构新体系及关键理论研究结题报告中。
(二)FAST主动索网反射面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计划建造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科学部重点项目对之进行持续资助,作为十一·五国家大科学工程,现正开展工程设计,已于2008年12月26日奠基。研究成果为FAST的国家大科学工程立项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研究中所涉及的关键结构技术已成为结构工程界的重大挑战,研究成果已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
(三)网壳结构的粘弹、粘滞阻尼器减振系统理论模型与分析方法
所提出的适用于网壳结构的两种阻尼器减振系统减振模型与分析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在其他学者开展的同类研究中。作为重要内容,本研究成果收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大型复杂结构关键科学问题及设计理论之二级课题大跨空间结构新体系及关键理论研究结题报告中。
(四)网壳结构弹塑性抗震分析方法及网壳结构静动力稳定性理论
网壳结构抗震理论与分析方法和网壳结构弹塑性稳定性大跨空间结构领域极其重要的关键理论问题,一直是前沿研究热点,本研究所获得的系统研究成果基本上解决了大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所得成果可直接为实际工程服务。相应成果已全面应用在国家标准《空间网格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中。
(五)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大跨空间结构工程实践成果
主持设计的多项重大工程均是大跨空间结构重要工程创造,在国内外大跨空间结构工程界产生巨大影响。自主研发的设计软件ASSAP,具有核心竞争力,已应用在包括哈会展中心、顺义滑雪场、大连营口奥体中心、十冬会齐齐哈尔速滑馆、廊坊市体育场、哈工大体育场、龙凤发电厂等上百项大跨空间结构的设计中,取得了巨大社会经济效益。

主要奖励
1.2005.10,获全国建筑结构优秀设计一等奖,建设部及中国建筑学会,该奖项为国家建筑结构设计最高荣誉奖;
2.2006.02,获中国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建设部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该奖项为国家土木工程综合技术最高荣誉奖;
3.2005.12,获中国空间结构优秀工程金奖,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
4.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5.2008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6.2009年,获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
7.2009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8.2010年,获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9.2010年,获空间结构优秀青年奖。

论文及著作
作为主要作者合作出版《大跨空间结构》和《大跨度张弦桁架设计与施工》等专著及教材5本,字数达80万字,并独立编写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讲义《大跨空间结构》1部。近五年来在本领域国际著名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in-wall Structur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ace Structur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hell and Spatial Structures》和国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参加国内外高水平会议做特邀报告及宣读会议论文近40篇,论文被SCI/EI收录60余篇。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