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导师介绍:杨虎

  ►简历
1993.9获本科学位, 合肥工业大学化工系
1996.6获硕士学位, 天津大学应化系
1999.9获博士学位,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
2002.5-2003.6 德国Essen大学应用化学系,洪堡学者
2000.10-2001.9 法国Rouen大学, 化学系 博士后
上海市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 2003年度
1999.9 - 2000.10 上海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实验室主管
2001.10 - 2002.5 上海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项目主管
2003.8 - 2003.12 上海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项目负责人
2003.12-至今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所,讲师、副教授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
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膜分离、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方面的工作。
1. 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 耐污染、长效中药分离膜及实用化装置,项目编号 02DZ11016,2002.6-2004.12,项目负责人
2. 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No2003CB6257005)子项目, 2003-2005,主要参与人之一
3. 教育部聚合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项目,相转变法制备聚乙烯醇超滤膜的研究,2003.9-2004.12,项目负责人

►代表性论文
1. Structure- property relationships in sorption of vapours of different polarities in Zeolites and Zeolite - Filled Polydimethylsiloxane. H. Yang, Q. T. Nguyen, Y. C. Long, Y. J. Sun, Z. H. Ping. : Phys. Chem. Chem. Phys. (1999) 1, 2621-2626
2. TG/DTG/DTA study o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framework of high silica hydrophobic FAU Zeolite and adsorbed organics H. Yang, Z. H. Ping, Y. J. Sun, H. W. Jiang, Y. C. Long. :. Langmuir (1999),16, 5382-5388
3. Improved hydrophobic Zeolites to fill Silicone membranes for ethyl acetate extraction from water by Pervaporation . H. Yang, Z. H. Ping, Y. C. Long, Q. T. Nguyen. : Can. J. Chem. (1999) 77, 1671-1677
4. Investigation of PDMS / solvents interaction by DSC. H. Yang, Q. T. Nguyen, Y. D. Ding, Y. C. Long, Y. J. Sun, Z. H. Ping.: J. Membr. Sci. (2000) 164, 37-43
5.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Y Zeolite-Filled chitosan Membranes for Pervaporation Separation. X. Chen, H. Yang, Z. Y. Gu, Z. Z. Shao. J. Appl. Polym. Sci. (2001) 79, 1144-1149
6. Thin, Highly Crosslinked Polymer Layer Synthesized via Photoinitiated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n a Self-Assembled-Monolayer-Coated Gold Surface H. Yang, D. Lazos, M. Ulbricht, (2005) 97, 158-164
7、Porous Polypropylene Membranes with Different Carboxyl Polymer Brush Layers for reversible Protein Binding via Surface-Initiated Graft Copolymerization, M. Ulbricht and H. Yang,Chem. Mater. (2005), 17, 2622-2631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1-64253792
Email: yang_hu@etang.com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导师介绍:李伟

  ►个人简介
1957年出生,教授。 1982年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留校任助教。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1990年获博士学位。1990年赴丹麦技术大学作访问学者,1991年在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 作博士后,1992年回国。2004年10月至2006年12月曾任化学工程系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
环境工程和清洁能源及绿色化工。

环境工程方向:
主要从事火电厂烟气和工业废气治理资源化方面的技术开发研究,自1996年至今,一直承担着相关的国家九五和国家863项目。1996-1999年,承担国家九五攻关项目,火电厂烟气SO2回收净化新技术——NADS技术的10万NM3/h级中间试验的主要工作(项目总经费1000万),项目通过鉴定获得科技部和教委的好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2-2005承担了国家863重点项目:可资源化烟气脱硫技术(2001AA527030)研究(总经费550万),在天津碱厂的自备电厂进行了工业化装置的试验,2006年经专家鉴定结题。十一五期间, 承担了 863探索导向性课题湿法同时脱硫脱硝新技术研究,项目经费105万元。

清洁能源及绿色化工方面:
主要从事新工艺、新技术的探索开发及工程研究。十一五期间, 承担 863探索导向性课题 气-固催化二甲醚合成新技术研究项目经费88万元,为项目的负责人。
在过程开发理论方面与朱开宏老师合作译著了两本外文优秀著作:化学反应器的设计优化和放大;产品及过程设计——合成、分析与评估。
已经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5名,在读硕士研究生3名。近年发表论文、专利10余篇。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导师介绍:房鼎业

   房鼎业,男,1941年5月出生于江苏扬州,现任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化学工艺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华东理工大学学科建设教授会会长,研究生课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本科生课程建设委员会主任,国家精品课程《化学反应工程》负责人,上海市精品课程《化学工艺学》负责人。

►简历
1963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无机物工学专业;
1978年任讲师;1985年任副教授;1990年任教授;1996年任博士生导师
1985年任华东理工大学化工系副主任(1985-1989);
1989年任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处处长(1989-1994);
1994年任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科主任,化工学院院长(1994-2001);
199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1年全国模范教师(国家教育部和人事部评选的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2006年全国教学名师。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化学反应工程与化学工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无机化工工艺,煤化工与碳一化工工艺,有机化工工艺,催化反应工程,反应装备设计与优化,化工系统模拟。

►学术兼职
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
辞海编委,化工分科主编;
化学工程、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天然气化工、计算机与应用化学、化工生产与技术、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化学世界编委;
国家水煤浆气化与煤化工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碳一化学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煤液化与煤化工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培养组成员。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导师介绍:欧阳福生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7,7毕业于原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石油炼制工程专业。1997年
6月获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6月获工学博士学位。2010.10起到美国南加州大学师
从诺贝尔奖获得者George A. Olah教授访学一年。

►主要研究方向
石油加工工艺及过程反应动力学模型、石油加工助剂、硫磺利用新技术、低碳烯烃的利用

►获奖
催化重整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和催化裂化油浆系统防垢剂均获中石化科技进步三等奖、加氢裂化
防垢剂研究和开发.获上海市优秀新产品二等奖

►科研项目
1. 催化裂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
2. 硫磺利用新技术的开发
3.炼厂C4烯烃的酯化工艺研究

►联系方式
联系方法:021-64252836 ouyfsh@ecust.edu.cn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