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生化考研专业课考什么(生死时速——来自一线重症病房的“战疫”实录)

来源:一线重症病房的“战疫”实录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题:生死时速——来自一线重症病房的“战疫”实录

新华社记者

6416、6232、5723——这是截至3月3日24时,全国、湖北、武汉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人数。当前,疫情防控仍处于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武汉依然是重症救治的“火线”。

尽最大努力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如今依然是紧张、忙碌而高危的“红区”。一幕幕与死神赛跑的“生死时速”,记录下与病魔相搏的一个个瞬间。

生死抉择:一波三折的“就地”抢救

2月16日下午两点半,武汉市第九医院重症监护病区值班室电话响起:

“一位患者新冠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血压测不出,马上要转到ICU!”

正在重症监护病区值班的陕西省首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李昊接到电话,以最快的速度武装起来,奔赴“战场”。

这是一名62岁的男性患者,送到时情况十分危急:他的意识已处于模糊状态,四肢脉搏几乎摸不到,全身可见皮肤花斑。

李昊立即和同事们对患者展开抢救。吸氧、心电监护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采集血液标本……可是当看到患者的心电监护时,李昊觉得不对劲:患者的心室率只有30次/分,明显不符合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立即进行床旁十二导联心电图!”

心电图波形让李昊心中一紧,赶紧又进一步进行床旁心脏彩色超声。“这根本不是感染性休克,而是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李昊说,时间就是生命,患者需要尽快接受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者溶栓治疗。可是,武汉市第九医院是一家二级医院,并没有PCI的条件。

继续联系有PCI资质的医院,还是就地溶栓?

李昊果断拨打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专家的电话,对方了解情况后马上回复:“患者新冠肺炎合并急性心梗诊断明确、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立即就地抢救,尽早溶栓!”

为保障溶栓期间患者的安全,西安交大一附院十余位心血管专家在线开展远程指导,前后方配合开启溶栓治疗。

经过六个小时的紧张溶栓,患者生命体征明显好转。目前,该患者已被转院到了可以安放永久起搏器、实施PCI的上级医院,以便后续得到更好的治疗。

刻不容缓:一场紧急的胸腔闭式引流术

“39床气胸了,我把片子发给你!”2月25日,当天轮班休息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白洁正打算吃午饭时,接到了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病房值班的赵志伶大夫的电话。

看到胸片,白洁马上紧张起来:左侧张力性气胸,肺组织压缩明显。尤其这位患者目前已在使用机械通气,气胸对他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随时会危及生命。

往嘴里塞了几块巧克力,白洁赶忙奔下楼。司机听说是去抢救病人,“一路狂飙”,在一刻钟之内赶到了医院。

来到病房,确认患者的胸片无误,白洁迅速换上隔离衣。此时两位医生早已等在病房里,护士们也已经准备好了胸腔闭式引流需要的设备。

白洁快步来到患者床旁,血氧饱和度只有75%,操作刻不容缓!胸腔闭式引流术是白洁擅长的小手术,平时不到10分钟就可完成。但是穿着隔离衣、戴着防护头套,只是站着就已经气喘吁吁,给操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高危操作需要比平时加倍小心,消毒、铺巾、局部麻醉、试穿刺……白洁和同事们不敢马虎一步。随着操作逐步完成,患者胸腔内气体不断排出,血氧饱和度也一点点上升。走出病房时,他才发现后背早已湿透,而此时患者血氧饱和度已升至89%,病情转危为安。

这样“生死一线间”的抢救,是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常见的场景。从医生到护士,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搏斗,在这里是“平凡”的日常。

随第一批国家医疗队驰援湖北至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疗科护士马骏已奋战了一个多月。她说,护士们轮流倒班,24小时守候在危重病人身边。

为了减轻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患者的不适感,马骏和同事们特别细致护理患者口鼻周围的压疮,减轻他们的痛苦。对于插管上呼吸机的患者,他们就合力多翻身排痰,减少压疮,帮助肺功能的恢复……

“护理操作需要与病人近距离接触,非常危险,但我们义无反顾。”马骏说,每当我们的细致工作为患者在危机时刻赢得“黄金时间”,是最自豪、最满足的时刻。

拼到极致: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抢”回来

“病区满床,病患平稳,队员平安,第一场战役获得小小的胜利。”2月10日凌晨,随着患者收治完毕,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副院长吕国悦疲惫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

作为吉大一院第五批援武汉医疗队的领队,吕国悦带领的130人团队“整建制”接管了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B座10楼东区重症治疗区,从2月9日晚上11点开始,8小时内共收治了50位重症患者。

随着收治患者增多,问题显现出来:这里的患者高龄人员多、基础疾病多、病情进展快,而重症救治设备严重不足。

吕国悦当即决定:不等不要,自己建个前线ICU!

后方吉大一院全力支持,星夜驰援。有创呼吸机、血滤机、ECMO、血气分析仪、床旁生化仪等必要检测设备;心外科、麻醉科、超声科4名医护人员从长春相继赶到。很快,一个人员、设备配置齐全的前线ICU建成了,吕国悦心里大石落地。

在武汉工作近一月,“安稳觉”早已是奢侈。重症患者的病情瞬息万变,然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普通对讲机很难直观看到床边情况。支援医生想进入“红区”,起码得30分钟穿防护服,走过4道医护专用门。

怎么办?

他再次从吉大一院紧急调配了六套便携式视频语音会议系统。“这样就实现了隔离区、办公区、驻地三地互联互通,相当于随时在患者床边会诊。”

为何要做到这么极致?

“当我们穿上这身白大褂,就立下了性命相托的誓言。这是医生的使命,为此我们必须拼到极致,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抢’回来。”吕国悦说。(记者陈聪、屈婷、蔺娟、赵丹丹、林苗苗)

推荐阅读:

我在深圳教书的日子(13)———教工乒乓球赛之田忌赛马 校工会组织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工乒乓球赛,音体美、生化教研组合并,为简化赛程,排列按数字抓阄分组,赢者按照数字分区逐步进入决赛。每个教研组出三个人,要求有一名男性。 我在政治教研组,共六个人是五女一男,三个五十多的老太太,一个四十岁的显胖微壮的少妇,一个未婚大龄剩女。我就是打乒乓球不咋地又是男教师的充数的那个。不过感到欣慰的是,其中一个老太太年轻时候是有名的乒乓球选手,人老手感不老,有自己的乒乓装备,是乒乒乓乓、赛场无双的巾帼英雄。听她们聊天,学校里能够在区里数的上的就是英语教研组的她们的同龄人,是学校各个教研组中最有可能最后决赛的对手。 抽签数字分区结果出来,英语教研组在另一个分区。我们的对手先是生化教育组的几个小姐姐与跟我一样唯一的油腻中年哥,进入第二阶段是后勤教工组的一群油腻大叔,分区决赛跟语文教研组后进入决赛,三场比赛我基本一赢两输,全靠巾帼老太的犀利进攻与胖姐的稳中取胜。每场比赛后都仔细观察另一个分区比赛,看取胜组的人员及打发,分析人员实力与排兵布阵是否得当。 相对分区赛中的经验分析,英语教研组二十多人选三名可谓兵强马壮 ,如何在决赛中获胜,主要是排兵布阵的问题。如果两位高手对决,胜负难分,得分未定;我基本是输一分,胖姐唯一取胜可能性比较大的就是对手第三名。既然我无论如何都要输一分,关键是我如何输在对方高手上,这就是田忌赛马原理。因为双方是将出场人员与次序写到纸上交给裁判组,这就是计谋问题,要摸准对方出牌次序。 根据对方兵强马壮的心理,应该认为三局稳胜,高手老将打头阵立下马威给乒乓老太,所以我这个败家棋子就按在了头炮、老太第二、胖姐第三。裁判员公示次序,智斗成真。 我是输的相当惨,可谓输的伟大,伟大的在于让对方高手竟然有技无用武之地。第二局老太用同样的方式肆虐了对手的第二位。第三局你来我往,兵来将挡的得失紧咬,双方高手不断的叫停传授技艺事宜,旋切拉扣的招数层出不穷,在紧张而激动的竞技中三局两胜赢得赛点获得决赛胜利。 回到教研组后复盘分析微弱优势获胜的原因,其中我还是非常重要的。假如我不是男士就要并到其他教研组,没有独立参战资格,这个资格是基础;其次,如果三女两男或三女一男加混双至少输两分,胜算不大。最关键的是应用田忌赛马的道理胜得比赛,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