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管理知识:政府职能

  相关阅读:2022年湖北/武汉事业单位联考公告预约

  相关阅读:2022年湖北事业单位考试笔试课程

  相关阅读:2022年湖北事业单位考试备考交流群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管理知识: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也叫行政职能,是指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行机关,在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它体现着公共行政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是公共行政本质的反映。政府职能一直都是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重难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学习一下政府职能的内容吧。

  一、政府职能属性

  ①公共性。政府职能涉及到国家大量日常公共事务的处理,根本目的是为所有社会群体和阶层提供普遍的、公平的、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②法定性。政府职能的法定性是指政府的一切活动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宪法和法律规定了一国政府职能的边界,使公共行政有法可循。

  ③执行性。政府作为贯彻和执行国家意志的机关,其职能具有明显的执行性。

  ④强制性。政府职能的强制性是指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行政相对人不得阻碍政府职能的正常行使。

  ⑤动态性。政府职能始终是变化的,取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动态性、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力量对比以及政府与自然界的关系演变。

  ⑥扩张性。政府职能的扩张性是指随着现代社会中 公共事务、公共问题日益增多且日益复杂,公众需求的日益个性化、多样化,政府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职能,并逐渐扩展至社会各层面。

  二、政府职能分类

  1、政治职能:政治职能是国家最为核心的基本职能。

  ①军事保卫职能。保卫国家领土完整、主权独立,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活动的军事保卫职能。

  ②社会治安职能。巩固政权,制裁危害社会治安、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打击、惩办改造各种犯罪分子。

  ③民主职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人民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机制,提高行政机关活动的公开性、透明度和民主性。

  ④国际交往职能。广泛参与国际政治事务,参与国际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竞争,促进国家间的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2、经济职能:政府为国家经济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

  ①宏观调控职能。政府通过制定和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进行间接的、宏观的调控。

  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政府通过政府管理、制定产业政策、计划指导、就业规划等方式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间接控制;同时,还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的力量,与政府一道共同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

  ③市场监管职能。政府为确保市场运行畅通、保证公平竞争和公平交易、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而对企业和市场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

  3、文化职能:政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

  ①发展科学技术的职能,政府通过制定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加强对重大科技工作的宏观调控,做好科技规划和预测等工作,重视基础性、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一般的科技工作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推动。

  ②发展教育的职能。政府通过制定社会教育发展战略,优化教育结构,加快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形成政府办学与社会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

  ③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方针、政策、法规等,引导整个社会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各项事业健康繁荣地发展。

  ④发展卫生体育的职能。政府制定各种方针、政策、法规等,引导全社会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

  4、社会职能:即指除政治、经济、文化职能以外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职能。

  社会职能,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主要是政府依据社会公共需求,通过多种方式为社会提供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城乡公共设施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

  【例题】

  1. (单选题)随着现代社会中 公共事务、公共问题的日益增多且日益复杂,公众诉求的日益个性化、多样化,政府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职能,这体现了政府职能的( )

  A. 执行性

  B. 动态性

  C. 扩张性

  D. 决定性

  【答案】C【解析】政府职能的扩张性是指随着现代社会中 公共事务、公共问题日益增多且日益复杂,公众需求的日益个性化、多样化,政府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职能,并逐渐扩展至社会各层面。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 (单选题)政府通过制定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加强对重大科技工作的宏观调控,做好科技规划和预测等工作,重视基础性、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这属于我国政府职能中哪一职能的内容( )

  A. 政治职能

  B. 文化职能

  C. 经济职能

  D. 社会职能

2022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管理知识:政府职能

  【答案】B【解析】文化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它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政府的文化职能的一个方面,即为发展科学技术的职能。政府通过制定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加强对重大科技工作的宏观调控,做好科技规划和预测等工作,重视基础性、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022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中国共产党

  2021年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文章强调,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小编今天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

  一、党的性质及宗旨

  (一)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二)党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把代表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二、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的领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这些都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例题】

  1. (判断题)2016年1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公开提出了“四个意识”,增强政治意识、战略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解析】“四个意识”:是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个意识”是2016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最早提出来的。题干错在“战略意识”,应为“大局意识”。故本题判断错误。

2022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中国共产党

  2. (判断题)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机构的最高原则。( )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解析】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政党,它几乎具备了国家机器的全部职能。在当下的政治体制下,它是唯一的其他任何政治派别和政治力量都无法取代的权力中心。所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治体制的核心,它塑造了中国政治体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的最高原则。故本题判断正确。

  

2022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法理学知识:法的特征

  相关阅读:2022年湖北/武汉事业单位联考公告预约

2022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法理学知识:法的特征

  相关阅读:2022年湖北事业单位考试笔试课程

  相关阅读:2022年湖北事业单位考试备考交流群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法理学知识:法的特征

  法的特征是指在与相似事物的比较过程中所凸显出来的独特要素,因此寻求法律的特征,就是要找到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惯等其他社会规范的不同之处。小编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法的具体特征,一起来看!

  一、国家意志性

  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社会规范,体现了国家意志对各类行为的评价。

  二、权利义务性

  权利义务构成了法律的主要内容,为人们的行为设定了“权利模式”和“义务模式”。

  三、国家强制性

  1. 任何规范都有保证实施的强制力,但法律的保障力量是“国家强制力”(国家暴力);

  2. 国家强制力只是最终保障力量,法律运行时并不一定都要行使国家权力;

  3. 国家权力本身也要依法行使,因此法律既强化国家权力,也会弱化国家权力。

  四、普遍性

  1. 普遍有效性:法律的效力范围与国家权力的管辖范围具有一致性;

  2. 普遍平等对待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不排除合理差别;

  3. 普遍一致性:法的内容始终与人类的普遍要求相一致的趋势。

  五、规范性

  1. 属于规范:可反复适用。这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相区分

  2. 属于社会规范:调整社会关系

  这与自然规范相区分:法律不调整自然现象;

  自然现象可作为“法律事实”。

  3. 特殊规范:针对的是行为,法律不问思想;针对的是意志行为,法律不强人所难。

  六、程序性

  1. 法律是依据程序来运转的规范;

  2. 违反法律程序的行为可能被宣布为无效。

  七、可诉性

  1. 可诉性是法区别于一切行为规则的显著特征;

  2. 可争讼性:可以用来作为起诉、辩护的根据;

  3. 可裁判性:可以用来作为法院适用的标准。

  【例题】

  1. (单选题)( )是法律的首要特性。

  A. 规范性

  B. 普遍性

  C. 程序性

  D. 惩罚性

  【答案】A【解析】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法律首先是指一种行为规范,所以规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规范性是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2. (单选题)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也是捍卫人民群众权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统治者统治非统治者的手段,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其中最主要的特征是( )

  A.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 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D.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的约束力

  【答案】B【解析】法律具有强制性和阶级意志性,具有国家强制力,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之所以能区别于其他社会规则就在于它的强制性,而这种强制性是因为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3. (单选题)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这体现的是法律的( )

  A. 概括性特征

  B. 规范性特征

  C. 普遍性特征

  D. 严谨性特征

  【答案】B【解析】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的规范性,是指法所具有的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指引人们行为的性质,它规定了人们的一般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从而为人们的交互行为提供一个标准和方向。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022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依法治国

  相关阅读:2022年湖北/武汉事业单位联考公告预约

  相关阅读:2022年湖北事业单位考试笔试课程

  相关阅读:2022年湖北事业单位考试备考交流群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任务和原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小编今天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

  一、依法治国战略的提出

  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根据党中央的建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一个基本方针,明确载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二〇一〇年远景目标纲要》。

  1997年,党的十五大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党的最高政治文件上实现了从“社会主义法制”向“社会主义法治”的转变。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被正式写入宪法修正案。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初步形成。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还把依法治国作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内容。

2022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依法治国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科学内涵

  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对于依法治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根本制度决定的。

  (2)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各项工作,主要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3)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是宪法。

  三、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例题】

  1. (单选题)( )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A. 十六大

  B. 十七大

  C. 十八大

  D. 十九大

  【答案】D【解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可知,D项当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 )宪法修正案时写入的。

  A. 1993年第二次

  B. 1999年第三次

  C. 2004年第四次

  D. 2018年第五次

  【答案】B【解析】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正式将“依法治国”写入了宪法。1999年宪法修正案中将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