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科技知识:生活中的量子科技

  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个词语量子,那么究竟什么是量子呢?它究竟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今天我们就这两个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讨论。量子力学大约发源于20世纪初,当时出现了很多科学家——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海森堡、薛定谔等都深深为之着迷且有着浓厚的兴趣,它是研究物质世界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当然属于物理学分支,根据资料显示,如果一个物理量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则这个物理量是量子化的。我们应该都听过薛定谔的猫:这个理论阐述的是在一个封闭的不可见的箱子里有一只猫,假如是在宏观世界中它要么是活着,要么是死着。但是如果改变状态让它身处在量子世界中,它竟然可以同时处于生和死两种状态的叠加。这种现象颠覆了人们的常识性思维。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实验只是通过宏观角度的猫来为我们解释微观世界的叠加状态,这就是一个量子力学的故事,让很多人迷惑不解,人们常常用一句半开玩笑的话来形容量子力学:遇事不决,量子力学。显然,调侃归调侃,量子力学是今天被验证的最严密的物理理论之一。

  那量子力学有哪些领域的运用呢?目前量子科技主要应用于超导量子计算机、量子密钥、量子通讯、量子激光武器,包含金融、国防、通讯等领域。量子态的构建是需要极端苛刻环境,并且需要高昂的经济成本。截至目前量子科技没有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所有打着量子旗号进行营销的日常生活产品,全部为虚假宣传。量子的状态需要非常极端的条件才能实现。而这些极端条件包括极低温、强磁场、超短时间等。中科院物理所固态量子实验室相关科学家解释:要维持这个量子的状态,构成它的经济上是非常昂贵的,一套设备下来大概1300多万。稀释制冷机,温度特别低,零下273℃左右,空气在这个温度的时候早都变成液体和固体了。而这种状态的实现是普通的工业所不及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所谓的量子产品。

  【试题练习】(单选)1.量子科技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以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量子计算机 B.量子洗衣机 C.量子空调 D.量子孕妇装

  【答案】A。解析:量子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只有计算机,通讯,激光等,其他领域并没有涉及。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公文文种有哪些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公文文种有哪些

  公文是近些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必考点。很多考生会对公文文种部分存在疑虑,从而在考试中失分。本文简单介绍一下公文文种,并附演练习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公文知识。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公文文种有哪些

  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通知(中办发〔2012〕14号),提及公文种类主要有(15种):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一起来了解科举制度

  在事业单位考试当中,常识是一个固定考察科目,分别为科技常识、人文常识和地理常识。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人文历史常识板块中较为重要的考点——科举制度。

  根据史书记载,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近一千两百九十八年。

  一、科举制度概述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一起来了解科举制度

  1、隋朝时期

  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2、唐朝时期

  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科。每年分期举行的称为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明经、进士两科是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1)唐太宗时期:扩建学舍,增加学员。增加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两科为主。

  (2)武则天时期:武则天破格用人,创立自荐求官的制度,始创武举和殿试。

  (3)唐玄宗时期:唐玄宗时任用高官(吏部侍郎)主持考试,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宋朝时期

  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方法。

  4、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制约了中国科技、思想的发展。

  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从四书五经取题,强调须以朱熹的集注作为准绳,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

  二、科举考试程序(明清时期)

  进士科正式考试共分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会试和殿试属于一级,都是中央考试。

  1、院试:院试是国家科举考试的最初一级,院试包括岁试和科试两种考试。

  录取:童生通过岁试,即称为生员,俗称秀才。

  2、乡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秋闱,每三年一次,秋季在省城举行。

  录取;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乡试通过者,在省城内举行庆功宴。文科自唐朝起称鹿鸣宴,武科称鹰扬宴。

  3.会试和殿试(中央考试)

  (1)会试:会试又称礼闱春闱,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乡试后一年春天。

  录取:会试取中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2)殿试:会试后,贡士名义上再应由皇帝亲自主持。

  录取:殿试出榜分三甲,一甲为赐进士及第,一甲只有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人)为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人)为赐同进士出身。在三甲内的都泛称进士。

  殿试录取者设庆功宴,文科庆功宴在宋朝时称琼林宴,明朝称恩荣宴,武科称会武宴。

  三、科举制度相关诗作和成语

  连中三元/三元及第:指一个人科举考试中身兼乡试第一,会试第一,殿试第一,即解元、会元、状元。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赵嘏《残句》

  春风得意马蹄尽,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高明《琵琶记》

  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处。——范公偁《过庭录》

  【解读】对于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点,多为识记性的考察方式。题型设置可简单可复杂,总体来说,难度一般。

  【试题演练】

  1.(单)我国到了明朝时期已形成完备的四级科举考试制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 )

  A.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B.乡试-会试-院试-殿试

  C.乡试-会试-殿试-院试

  D.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答案】D。

  解析:明朝建立了非常完整的科举考试制度,分别是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童试是县级考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阶段,院试是童试的第三级考试,录取者称为生员,俗称秀才。乡试又叫秋闱,是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称为举人。会试又叫春闱,是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称为贡士。殿试也是国家级考试,由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称为进士。四级科举考试制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文字的相关知识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文化自信,我国的文化发展历经上下五千年从来没有断过流,内化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而中华文化得以持续的重要载体——文字,大家又有多少了解呢?关于我们天天写、天天看、天天用的汉字来说,有哪几种字体,它们又是如何发展而来的?本篇文章就来聊一聊汉字的发展沿革。

  在早期的原始社会,大家纯粹凭借记忆能力来记事,可事情繁杂、记忆能力有限,所以渐渐地,就出现了一种记事的方法——画画。发生什么,就在岩壁上画什么,这种技能一经解锁,就成为了人们主要交流方式之一,而为了让交流更加便捷,有些画不断简化,形成了符号并刻在了陶器上,这就是陶符。

  到了商朝,由于当时的人们比较迷信,大事小事都要问问神的意见,就诞生了一种求神方式,把画刻在龟壳上,祈求神明的庇佑,而龟壳被烧裂后,就会发出bu的音效,所以这种方式被人们叫做占卜。人们又想,和神明交流,就要严肃点,不能大家各画各的没个准则,于是就有人把大家常用的图和符号定了一套规则,定好规则后的图符有走向、有笔锋,这就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因为被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的甲骨文。

  同时,商朝也是我国青铜文化灿烂的时期,人们要记录什么事情,就刻在青铜器上,那时人们把青铜器叫做金,所以刻在金上的文字就被叫做金文。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文字的相关知识

  到了周朝,虽然继承了原先商朝的文字,但对甲骨文、金文的制式并不满意,认为它们不够规范,于是诞生了一种新型字体——大篆。占卜用龟甲,记大事用青铜器,记点鸡毛蒜皮的日常,就用竹片吧,便宜便捷。写字这个技能也因此不再是上流人士的专属,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也开始用文字记事了。

  战国时期秦国在争霸的过程中,地盘不断变大,人多事也多,文字的发展就趋向简化,在统一六国之前就有了简化版的篆文——小篆,在秦完成统一之后,顺利成为了官方文字,并在全国推行,以便巩固统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书同文。小篆虽然比大篆简洁,可写起来也是一堆曲线,弯弯绕绕不甚麻烦,于是负责抄写工作的人发明了新的简化字体,由于他们叫做隶人,所以他们发明的字体就叫隶书。

  魏晋南北朝时,书法得到了很大发展。世人开始追捧工整的字体为诸多字体中的楷模,人称:楷体。但写楷书像爬,慢悠悠,人们就发明了另一种字体,像正经行走,又快又好认的行书,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第二和第三分别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寒食帖》。

  而发展到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的普及使字体的研究者、使用者不仅仅集中在书法家,还有印刷匠们,他们搞不懂行云流水、故作姿态,越规范越直观就越好,于是后来产生了一种新字体——宋体。

  至此,汉字的几大字体基本形成,这些字体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将几千年代代相承的精、气、神,传承至今。

  【试题练习】(单选)1.甲骨文最早是在哪种物品上发现的?

  A.药材

  B.竹简

  C.墓碑

  D.青铜器

  【答案】A。解析:甲骨文最早是由清朝光绪年间的学者王懿荣在一味药材——龙骨上发现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