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多以主观题,如以辨析、案例分析的形式考查,考生需要把握其中的重点,针对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偏差的具体表现及其出题形式,形成自己的理解,从而提高答题能力。

  随着年龄以及社会经历的提升,初中生生理与心理各方面的发展都十分的迅速。一方面逐渐摆脱小学时期的幼稚,但又未能完全摆脱;另一方面逐渐成熟,但又未能完全成熟。因此,初中生各方面都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自我意识的发展也不例外。

  1.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容易出现的偏差

  (1)过度敏感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一些性特征的逐渐显露,使其出现了许多生理以及体态的变化,而初中生对于这些体态的变化十分敏感。例如,初中生常常会因身高、体重、青春痘等等生理变化的问题而烦恼,甚至难以接纳自我。

  对于这些青春期的烦恼,许多家长常常不以为意,却容易因此失去绝佳的引导机会,学生也就难以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2)过度独立

  初中生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的特点,急切地想要脱离家长而独立,有自己的生活及私密空间。这种独立的需求是随着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所出现的正常的需求,但是容易出现偏差的情况。有时,家长的耐心劝慰,初中生却会处于过度独立的心理而逆反,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例如,家长劝慰初中社,绝对不能早恋、绝对不能染发、绝对不能进游戏厅......初中生却偏偏要做。可见,初中生思维发展的过度独立若是处理不好,易于酿成不良后果。

  (3)过分自尊

  前文所提及的过度敏感主要是指学生对于自身生理、体态等外在形象的敏感,而过分自尊更多地指向心理心理方面。但其实,过分自尊的中学生常常也是过度敏感的人。这种过分自尊会使得中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外部的刺激容易变得焦虑、紧张。例如,过度自尊的中学生常常会认为他人审视的目光、微皱的眉头、掩面的偷笑等,都是因为自己而出现的(这也是初中生思维中自我中心的表现),而一旦这些表情、动作,使其感到自尊遭到了损害,便立即会发生情绪或是行为上的反应,有的伤害自己,有的甚至伤害他人。

  对于过分自责的情况,一方面家长教师应当加以合理的引导;另一方面,在于初中生沟通交往的过程中,应当设身处地的考虑初中生的想法。例如,某些教师为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公开班级学生家庭贫困的隐私来号召全校学生募捐,这种做法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进而损害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4)过分自责

  在生活中,当我们在某件事情上犯错时,就会容易产生自我责备这种心理体验。正常的自责体验能够帮助我们反省自身、改正错误、自我警示。然而,过分自责则是认知的偏差与思维方式的不科学,是一种消极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会抓住自己某个小缺点进行长时间的自我责备,使得自身在心理饱受折磨。更有甚者,会进行自我否定、无法原谅自己而自我惩罚、自我伤害,从而严重影响自身的学习效率与生活质量。

  (5)过分自我表现

  现代生活中,一个勇于自我表现的人,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特点与优势,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亲近与赏识。然而,中学生正是思维上以自我为中心、渴望获得他人关注的时期。因此,许多初中生常常会出现过分自我表现的现象,这种过分自我表现又常常不分场合、不分时间、甚至不分对象的出现,或者无论何时何地,当他们渴望获得关注的某人(有时是家长、教师,有时也可能是某个异性)在场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表现自我,

  如高声喧哗、当众滑稽等。由于这种过分的自我表现多是一些不合时宜的行为,学生在表现后,又常常容易懊恼。

  (6)过分自我掩饰

  中学生是一个心理发展的矛盾体,既渴望获得他人关注,又常常想要掩饰自我,这种心理状态其实与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以及过分自尊密切相关。

  一方面,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尚且较弱,情绪容易外显。而随着身心的发展,中学生的情绪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心理活动也进一步具备了含蓄、内隐的特点,在某些情况下则会选择自我掩饰,不暴露自己的真实情感与真实想法。另一方面,中学生自尊心较强,在他人面前不愿意暴露自身的不足与缺陷,也会选择自我掩饰。

  例如,在一些小说中常描写,初中生对于自己喜欢的异性常常故意表现出嗤之以鼻,也是一种自我掩饰的体现。

  (7)强烈的无能体验

  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即个人对于自己能否顺利完成某一件事情的预估。从这个概念来理解,初中生强烈的无能体验,就是指当学生面临某一问题时,还没有亲自实践,便会在心中提前预估我不行、我肯定做不到,结合生活实际简单来说,就是自信心极度不足,不信任自我的一种心理状态。

  当学生产生了过度敏感、过度自尊、又或是过度自责时,自我处理不当或是家长、教师引导不当,都容易出现强烈的无能体验。对于这一状态,教师、家长应当对学生予以更多的鼓励与支持。

  2.初中生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

  (1)使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

  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并非指学生应当一味地肯定自身,而是既不妄自菲薄、自我否定,也不眼高于顶,不可一世。有了正确的自我认识以后,学生才能够用正确的眼光审视自身。对于缺点,不是一味掩饰、逃避,而是正视、改正。如此一来,对于外界的赞美或是诋毁,都能够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

  (2)使学生积极地评价自我。

  (3)要使学生学会管理好自我。

  (4)使学生不断提高自我效能。

  对于学生自我效能的提高,首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能力范围以内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的解决,增加成功体验;其次可以多予以学生言语上的激励,多表扬学生;再者,还可通过为学生提供与自身能力相近的榜样。

  最后,自我意识的发展属于心理发展的一部分,在理解过程中不要与其他知识点割裂开,而应当结合在一起,既可以加深理解,又有助于在做题过程中快速地迁移知识。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三分钟搞定意志品质

  一、考情概述

  有关意志品质的相关知识点是教师招聘考试普通心理学中的重难点内容,主要以客观题考察为主,需要各位考生能结合实例进行理解和区分,而有关他的知识点考生总觉得题干模棱两可,无法正确区分,备考时较难一一熟练对应。下面小编将带你快速搞定意志品质区分较难的问题。

  二、知识详述

  意志是有意识的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衡量意志的品质标准有: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坚持性(坚韧性)、意志的自制性。

  1.意志的自觉性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

  关键词:目的有深刻认识;支配行动。(强调对于目的的认识从而支配行为)

  Eg:小学生回家能够主动写作业。

  相反意志品质:过弱:易受暗示(对于行动目的缺少深刻认识,很容易听从他人)

  过强:独断(对于行动目的认识太过强硬,听不进去他人意见)

  2.意志的果断性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的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明辨是非;迅速合理。(强调速度和准确度)

  Eg:写作业时能够快速且准确判断答案。

  相反意志品质:过弱:优柔寡断(做决定时速度慢)

  过强:草率/武断(很快做出决定但是未经考虑,缺乏准确性)

  3.意志的坚持性

  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强调坚韧性、克服困难、知难而进)

  Eg:写作业时遇到难题,不抛弃不放弃,敢于挑战坚持下去。

  相反意志品质:过弱:动摇/见异思迁(遇到困难就放弃)

  过强:顽固(太过于坚持完成任务,撞南墙也不回头)

  4.意志的自制性

  意志的自制性是指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善于控制;支配行动。(强调排除干扰、克服心理斗争)

  Eg:写作业时别人叫他出去玩、控制自己不被干扰,拒绝邀请,继续学习。

  相反意志品质:过弱:任性(这种人是情绪的奴隶,无法理智控制自己的行为)

  过强:怯弱(太过于控制自己的想法等,做事畏首畏尾)

  三、图表总结

  

  过弱

  

  意志品质

  

  过强

  

  易受暗示(盲从)

  

  自觉性

  (目的性、独立性)

  

  独断

  

  优柔寡断

  

  果断性

  (速度快、精准性)

  

  草率(武断)

  

  见异思迁(动摇)

  

  坚持性

  (克服困难、知难而进)

  

  顽固

  

  任性

  

  自制性

  (排除干扰、克服心理斗争)

  

  怯弱

  

  四、牛刀小试

  1.李老师在教育岗位坚持了十几年如一日,为教育事业贡献了很大的力量。获得了许多学生的喜爱。体现了(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答案】C。解析:坚持性是指能够坚持、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标。李老师能够不断坚持,体现了坚持性。故本题选择C。其他选项均为干扰选项。

  2.下列品质中属于意志品质的核心是( )。

  A.自觉性 B.坚持性 C.果断性 D.自制性

  【答案】B。解析:意志品质的核心是坚持性。故本题选择B。其他选项均为干扰选项。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百家争鸣的心理学派系

  【构造主义】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口诀:构造特铁)

  研究内容:意识的要素(认为要研究人的三个要素分别是:意向、感觉和激情)

  研究方法:内省法

  研究对象:正常成人

  【机能主义】

  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口诀:能喂母鸡)

  研究内容:

  ①反对研究个别要素,强调研究持续不断的意识过程。

  ②反对强调意识的结构,而是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关键词:作用、意识流、持续不断

  【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口诀:华为)

  研究内容: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研究方法:实验法

  地位:第一革命、一大势力

  【格式塔学派】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考夫卡、科勒

  研究内容:研究整体,认为整理不是个别的堆砌,不能割裂看待人。

  【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研究内容:人格三我结构、性心理发展、潜意识

  地位:第二大势力

  【现代认知主义】

  代表人物:皮亚杰、奈瑟、加涅

  研究内容:现代认知心理学强调知识的获取、储存和运用。通过信息加工的角度研究心理过程。

  地位:第二次革命

  【人本主义】

  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口诀:罗马人)

  研究观点:认为人是自主的理性的动物,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全人生成。

  地位:第三大势力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们按照意识、行为和人本三个维度进行分类。

  【意识】

  构造主义-意识的要素

  格式塔学派-意识的整体

  机能主义-意识的作用

  现代认知学派-意识的能动性、意识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等

  精神分析学派-潜意识

  【行为】行为主义

  【全人】人本主义

  那下面我们来做题练习一下吧。

  【判断题】人本主义被称为第二次革命。( )

  【答案】×。解析:现代认知学派被称为第二次革命,人本主义是第三大势力。

  【单选题】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的需要与环境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的心理学流派是( )。

  A.格式塔 B.人本主义 C.机能主义 D.构造主义

  【答案】C。

  【多选题】以下属于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的有( )。

  A.弗洛伊德 B.荣格 C.华生 D.皮亚杰

  【答案】AB。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奥苏贝尔这么“牛”?!

  一、前言

  奥苏贝尔的相关理论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占有非常高的比重,是各位考生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考查角度主要是以客观题的形式,从识记与理解两方面考查。接下来,请大家跟随小编的步伐进入奥苏贝尔的世界。

  二、考点合集

  1.遗忘原因学说:同化说

  2.学习的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3.认知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先行组织者策略

  4.知识学习的分类:按照复杂程度分类;按照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的关系

  5.成就动机分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6.现代迁移理论:认知结构迁移

  三、内容详解

  1.遗忘的原因——同化说

  代表人物:奥苏贝尔

  主张: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2.学习的分类

  从学习性质与形式来说,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1)接受学习: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2)发现学习: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

  (3)机械学习: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

  (4)有意义学习: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有意义的联系。

  3.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①表征学习

  表征学习是最低层次的一种学习方式,指学习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简言之,就是学习单词所代表的意思。

  ②概念学习

  概念是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是区分事物的关键。概念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③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是指学习以命题形式表达的观点的新意义。

  (3)先行组织者策略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口诀:早高联】

  4.知识学习的种类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

  (1)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新学小(指新学习的内容概括程度小)

  (2)上位学习(总括学习):新学大(指新学习的内容概括程度大)

  (3)并列组合学习(又称为并列结合学习):不产生上下位关系。

  5.成就动机分类

  (1)认知内驱力,一般说来,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

  (2)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是一种外部动机。

  (3)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它是一种外部的动机。

  6.现代迁移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