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走程序”还是直接学——程序教学原则

  一、考情分析

  此知识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通常以单选题、多选题以及判断题等题型考查,部分地区也会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可以说是教育心理学的难点知识。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通常难以理解和识记,故带领大家明晰知识要点,以期能够掌握此知识点,并在学习生活中也可以灵活运用。

  二、理论知识

  程序教学是20世纪50年代具有全球影响的教学改革运动,深刻地影响到当时美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中小学教学实践。其创始人是教学机器的发明人普莱西,但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却是斯金纳。

  程序教学是个别化教学的典型代表。所谓程序教学,是通过教学机器呈现程序化教材而进行自学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速度学习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自定学习步调,自主进行反应,逐步达到总目标。整体来说,程序教学遵循小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强化、自定步调和低错误率等原则。

  1.小步子原则

  路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学习也是如此。这个原则首先要把学习的整体内容做个分解,变成各种片段知识构成的教材,然后再把这些知识按难度递增的顺序进行排列,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的学习作铺垫,后一步学习在前一步学习后进行。两个步子之间的难度相差很小,所以学习者的学习很容易得到成功,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一步一步建立自信,逐渐爱上学习。

  2.积极反应原则

  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学习。比如,可以在每一个分解的片段学习之后设置一些问题,就像选择、填空之类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做题来调动学习积极性。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使学生产生一个反应,然后给予强化或奖励,以巩固这个反应,并促使学习者作进一步反应。

  3.及时强化(反馈)原则

  既然上面我们说了学生要积极反应老师的教学,那么老师也要对学生的反应作出及时的反馈与强化,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学生回答之后立即公布答案,让其知道对错,这其实也是树立信心、保持行为的有效措施。一个学生对第一步即学习的前一个问题,能做出正确的回答,便可立即呈示第二个问题,这种呈示本身便是一种反馈:告诉学生,你已经掌握了第一步,可以展开第二步的学习了。

  4.自定步调原则

  这一原则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速度和能力进行学习,自己掌握自己的进度。这样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时机,学习较容易成功。这与传统教学在课堂传授中一般以中等水平的学习者为参照点的教学法不同,传统教学法使掌握快的学生被拖住,而学习慢的学生又跟不上,致使班级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程序教学法相对显得比较合理,每个学生可以按自己最适宜的速度进行学习。

  5.低错误率原则

  也就是教师既要保证学生在学习中把错误率减少到最低限度,又要合理地设计教材

  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这样学生在程序化的教学下,才能够一步一步往上爬。

  最后我们一起做个题来巩固一下!

  三、题目练习

  【多项选择题】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包括( )。

  A.延时反馈原则 B.小步子原则

  C.积极反应原则 D.自定步调原则

  【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程序教学原则。程序教学遵循小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强化、自定步调和低错误率等原则,故BCD三项正确。A项应是及时反馈,而不是延时反馈,于题干不符合,故排除。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知觉特征易混辨析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辽宁省各地市的教师招聘考试已经陆续开始。与此同时,各位小伙伴们也都进入到了备考的攻坚阶段。其中知觉特性是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的知识点,且对于广大考生而言也是一处比较难以理解区分的知识点。本期内容我们就围绕着知觉特性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辨析,希望对各位备考教师招聘的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1.选择性VS理解性

  选择性:不同人知觉到的是不同对象

  理解性:不同人知觉到的是同一对象,但是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

  例如:

  (1)看到电影海报,大人关注的是海报上的文字,小孩儿关注的是海报上的照片。——选择性

  (2)看到一幅画,小孩儿看到的是画面上人物的形象,大人看到的是人物背后的关系。——理解性

  2.整体性VS理解性

  整体性:通过关键特征得出整体认识,反映的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理解性:强调自身的理解,不强调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例如:

  (1)做完形填空时,结合上下文及已有知识填空。——整体性

  (2)做阅读理解时,结合上下文及已有知识猜测词义。——理解性

  3.整体性VS选择性

  整体性:目的是利用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来认识同一对象。

  选择性:目的在于认出不同的对象

  例如:

  (1)一个人换了衣服和发型,我们依然能认出这个人。——整体性

  (2)士兵在战场上穿着迷彩服,以达到隐蔽自身的效果。——选择性

  4.考题演练

  1.(单项选择题)为了引起人们的兴趣,广告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喜欢在广告画面上空着一部分信息,让观者自己去完善。这种利用残缺的画面使人形成完整印象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了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答案】B。解析:空着的一部分信息,需要观察者自己去完善成完整的知觉对象,这是利用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因此选择整体性。

  2.(单项选择题)我们看到的是一些黑色斑点,一下子分辨不出是什么,当有人说出这是一条狗,马上这些斑点便显示成一条狗的轮廓。这体现了知觉的( )特征。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答案】C。解析:有人说是狗,这是一种言语提示,使我们调动出跟狗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再用它来认识当前图片,就能看出狗的轮廓了,这是研究知觉理解性常用的斑点图。

  最后,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小伙伴们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预祝大家逢考必过,我们下期再见!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儿童游戏的分类

  在学前儿童中,游戏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常常以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的知识点,所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以表格形式看看儿童游戏的分类。

  1.皮亚杰的游戏分类(按照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

  

  类型

  

  年龄段(认知阶段)

  

  表现和特点

  

  示例

  

  练习性游戏

  (感觉运动游戏)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最早的一种游戏形式

  

  获得的快感;

  重复某种活动或动作;

  可以是徒手游戏,也可以是操作物体

  

  反复踢被子

  反复拍皮球

  

  象征性游戏

  (符号游戏或假装游戏)

  

  前运算阶段

  ( 2~7 岁)

  ?儿童游戏的高峰

  ?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

  

  以物代物、以人代人;(出现了象征性符号)

  模仿和想象;

  ?象征性游戏并不是一种货真价实 的模仿性行为

  

  过家家时,用树枝代替筷子;

  以竹代马;

  角色扮演(角色游戏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规则游戏

  

  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按照规则进行的、带有竞赛性质;

  摆脱了具体情节的象征而进一步抽象化

  

  跳房子、跳皮筋、下棋、打牌等

  

  注意:在前运算阶段儿童还会出现一种结构游戏,也叫建构游戏。它是指儿童利用材料进行有目的和计划的建构。例如搭积木(积塑)、拼图、泥塑、手工。

  2.帕顿的游戏分类(按照儿童的社会行为划分)

  

  阶段

  

  出现年龄段

  

  特点

  

  交往

  

  示例

  

  偶然行为

  (无所事事)

  

  婴儿期

  

  暂时感兴趣的事情吸引

  单纯动作

  

  无

  

  偶尔在椅子上爬上爬下

  

  旁观游戏

  

  儿童的学步早期

  

  自己不玩,看别人玩

  

  无,只看

  

  儿童看其他人玩积木但自己不玩

  

  单独游戏

  

  儿童学步中期

  

  自己玩自己的

  

  无交往

  独自

  

  儿童独自玩自己的积木,不管别人

  

  平行游戏

  

  儿童学步后期和3岁左右

  

  各玩各的;

  但会相互模仿,材料相似

  

  无交往

  有模仿

  

  各自玩各自的积木,但模仿别人的搭积木

  

  联合游戏

  

  3~4 岁儿童

  -中班为主

  

  一起做游戏;

  但无共同目的和分工

  

  有交往

  无合作

  

  借还玩具中短暂交谈的行为

  

  合作游戏

  

  4 岁或更大

  -大班为主

  

  一起做游戏;

  有分工和规则意识

  

  有交往

  有合作

  

  两个儿童玩过家家,一个扮演医生一个扮演病人

  

  现在大家对游戏的分类有所了解,让我们一起做题来练习一下吧!

  【单选题】婴儿偶尔用双脚蹬席子发出响声后,他就会连续的用脚去蹬席子让它再度发出声响。这种游戏按照皮亚杰的游戏分类,属于( )。

  A.规则游戏 B.结构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练习性游戏

  【答案】D。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游戏分类。练习性游戏也称为感觉运动游戏,这个阶段的游戏最初是通过自己的身体作为游戏的中心,逐渐地会摆弄与操作具体物体,并不断反复练习已有动作,从简单的、重复的联系中,尝试发现、探索新的动作,从而使自身获得发展。题干中儿童连续的用脚去蹬席子是一种反复练习的动作,因此属于练习性游戏,D选项正确。

  选项A,规则性游戏是7—11岁的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与具体运算阶段相对应。

  选项B,结构游戏,也叫建构游戏。它是指儿童利用材料进行有目的和计划的建构。例如搭积木(积塑)、拼图、泥塑、手工。

  选项C,象征性游戏又称符号游戏,这个阶段的游戏中出现了象征物,儿童把一种东西当作另一种东西来使用。

  综上所述,选项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记忆术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学习策略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模块,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都会考查,其中认知策略的考查更为常见。在认知策略的三种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中,最常考查到的是精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当中,更为重要的是记忆术。因为记忆术的知识点最为常见,所以需要同学们重点把握。

  记忆术通常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察,难度中等,以例子型题目考察为主。下面老师就为大家梳理一下相关知识点,帮大家更好的提炼、准确把握这部分知识。

  一、理论分析

  

  二、深入辨析

  区分谐音联想法和关键词法:

  谐音联想法只是强调谐音,如把pest记成拍死它;

  关键词法除了强调谐音还强调语义,如把pest记成拍死它害虫。

  做题技巧:看是否包含语义,如果包含语义就是关键词法,如果纯谐音即为谐音联想法。

  三、习题演练

  1.【单项选择题】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 )。

  A.组织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数策略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精加工策略当中的记忆术。题干中1818记成一巴掌一巴掌,5、5记成呜呜,运用了谐音联想法,谐音联想法是记忆术当中的一种,记忆术属于精加工策略。故本题答案为B项。

  2.【单项选择题】李强同学在学习《暮江吟》一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时,为了更好地记忆,他在背诵后,把每句诗的头一个字依次集中起来,即一半可露,这样无论如何也不会因某句卡壳而影响全诗的背诵。李强同学的这种方法属于记忆术中的( )。

  A.位置记忆法 B.缩略词法 C.关键词法 D.视觉想象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精加工策略当中的记忆术。缩略词法是将每条内容简化成一个关键性的字或字母来帮助记忆。根据题干可知,李强同学用每句诗抽取一个关键字来记忆古诗,运用了缩略词法。据此可知本题答案为B。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