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奥苏贝尔这么“牛”?!

  一、前言

  奥苏贝尔的相关理论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占有非常高的比重,是各位考生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考查角度主要是以客观题的形式,从识记与理解两方面考查。接下来,请大家跟随小编的步伐进入奥苏贝尔的世界。

  二、考点合集

  1.遗忘原因学说:同化说

  2.学习的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3.认知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先行组织者策略

  4.知识学习的分类:按照复杂程度分类;按照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的关系

  5.成就动机分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6.现代迁移理论:认知结构迁移

  三、内容详解

  1.遗忘的原因——同化说

  代表人物:奥苏贝尔

  主张: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2.学习的分类

  从学习性质与形式来说,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1)接受学习: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2)发现学习: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

  (3)机械学习: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

  (4)有意义学习: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有意义的联系。

  3.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①表征学习

  表征学习是最低层次的一种学习方式,指学习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简言之,就是学习单词所代表的意思。

  ②概念学习

  概念是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是区分事物的关键。概念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③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是指学习以命题形式表达的观点的新意义。

  (3)先行组织者策略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口诀:早高联】

  4.知识学习的种类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

  (1)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新学小(指新学习的内容概括程度小)

  (2)上位学习(总括学习):新学大(指新学习的内容概括程度大)

  (3)并列组合学习(又称为并列结合学习):不产生上下位关系。

  5.成就动机分类

  (1)认知内驱力,一般说来,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

  (2)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是一种外部动机。

  (3)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它是一种外部的动机。

  6.现代迁移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三分钟搞定意志品质

  一、考情概述

  有关意志品质的相关知识点是教师招聘考试普通心理学中的重难点内容,主要以客观题考察为主,需要各位考生能结合实例进行理解和区分,而有关他的知识点考生总觉得题干模棱两可,无法正确区分,备考时较难一一熟练对应。下面小编将带你快速搞定意志品质区分较难的问题。

  二、知识详述

  意志是有意识的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衡量意志的品质标准有: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坚持性(坚韧性)、意志的自制性。

  1.意志的自觉性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

  关键词:目的有深刻认识;支配行动。(强调对于目的的认识从而支配行为)

  Eg:小学生回家能够主动写作业。

  相反意志品质:过弱:易受暗示(对于行动目的缺少深刻认识,很容易听从他人)

  过强:独断(对于行动目的认识太过强硬,听不进去他人意见)

  2.意志的果断性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的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明辨是非;迅速合理。(强调速度和准确度)

  Eg:写作业时能够快速且准确判断答案。

  相反意志品质:过弱:优柔寡断(做决定时速度慢)

  过强:草率/武断(很快做出决定但是未经考虑,缺乏准确性)

  3.意志的坚持性

  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强调坚韧性、克服困难、知难而进)

  Eg:写作业时遇到难题,不抛弃不放弃,敢于挑战坚持下去。

  相反意志品质:过弱:动摇/见异思迁(遇到困难就放弃)

  过强:顽固(太过于坚持完成任务,撞南墙也不回头)

  4.意志的自制性

  意志的自制性是指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善于控制;支配行动。(强调排除干扰、克服心理斗争)

  Eg:写作业时别人叫他出去玩、控制自己不被干扰,拒绝邀请,继续学习。

  相反意志品质:过弱:任性(这种人是情绪的奴隶,无法理智控制自己的行为)

  过强:怯弱(太过于控制自己的想法等,做事畏首畏尾)

  三、图表总结

  

  过弱

  

  意志品质

  

  过强

  

  易受暗示(盲从)

  

  自觉性

  (目的性、独立性)

  

  独断

  

  优柔寡断

  

  果断性

  (速度快、精准性)

  

  草率(武断)

  

  见异思迁(动摇)

  

  坚持性

  (克服困难、知难而进)

  

  顽固

  

  任性

  

  自制性

  (排除干扰、克服心理斗争)

  

  怯弱

  

  四、牛刀小试

  1.李老师在教育岗位坚持了十几年如一日,为教育事业贡献了很大的力量。获得了许多学生的喜爱。体现了(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答案】C。解析:坚持性是指能够坚持、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标。李老师能够不断坚持,体现了坚持性。故本题选择C。其他选项均为干扰选项。

  2.下列品质中属于意志品质的核心是( )。

  A.自觉性 B.坚持性 C.果断性 D.自制性

  【答案】B。解析:意志品质的核心是坚持性。故本题选择B。其他选项均为干扰选项。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12个著名心理学实验

  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心理学实验是常考的一个考点,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来看看常见的心理学实验都有哪些,教大家快速把握住考点。

  1.三山实验-皮亚杰-自我中心

  实验内容:在一个立体沙丘模型上错落摆放了三座山丘,首先让儿童从前后、左右不同方位观察这座模型,然后让儿童看四张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所摄的沙丘的照片,让儿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外一人(实验者或娃娃)所看到的沙丘情景与哪张照片一样。小一点的孩子说不出来,而大一点的孩子则可以。

  实验结论: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2.条件反射实验-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口诀:巴甫洛夫的狗)

  实验内容: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

  实验结论:巴甫洛夫认为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3.迷笼实验-桑代克-试误说(口诀:桑代克的猫)

  实验内容: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

  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

  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

  试验结论: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

  4.白鼠实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口诀:斯金纳的小白鼠)

  实验内容: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实验结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并由此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5.双生子爬梯试验-格赛尔-成熟机制决定人的发展

  实验内容: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7周,C只练了2周。

  实验结论:支持了个体身心发展动因中的内发论的观点,并且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6.视崖实验-沃克和吉布森-深度知觉

  实验内容:视崖为一张高为4英尺(1英尺=1048米)的桌子,表面是一整块厚玻璃,半边的玻璃是不透明的,紧贴玻璃下方就有一块红白格子的布,此为浅滩,而另半边的玻璃是透明的,不在相距4英尺远的地面上同样放着红白格子的布,此为视崖。

  如果被试具有深度知觉,那么他们会感觉到两边红白格子布的深度是不同的。由于着厚玻璃的阻隔,这一仪器可以防止被试从悬崖上掉下去。

  在实验中,将婴儿放在视崖的中间,并要求他们的母亲站在视崖深的端和浅的一端召唤他们,观察他们是否会跟着母亲的召唤,向视崖浅滩爬去。

  实验结论:婴儿很早就有了深度视觉的能力。并且婴儿的深度视觉能力随着年龄递增不断发展。

  7.顿悟学习实验-苛勒-完形顿悟说(口诀:苛勒的大猩猩吃香蕉又名叠箱实验)

  实验内容:将黑猩猩放在铁槛内,黑猩猩的旁边放置一短棍,在槛外放一长棍和香蕉。黑猩猩开始试图抓取香蕉,结果失败。

  随后,用短棍去拨,又失败。急得摔棍撞槛。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几次观察,忽然拾起短捧,用短棒再连结长棒,取得了香蕉。可见,黑猩猩是在观望的时候,把握了两根棍棒与香蕉之间的内在关系。

  实验结论:苛勒通过对黑猩猩进行的许多实验,提出了顿悟理论。他认为问题的解决不是由于尝试错误,而是由于顿悟。

  8.小鸡啄米实验-苛勒-关系转化说

  实验内容:小鸡在深、浅不同的两种灰色的纸下面寻找食物。通过条件反射学习,小鸡学会了只有从深灰色纸下才能获得食物奖赏。然后,变换实验情境,保留原来的深灰色纸,用黑色纸取代浅灰色纸。

  实验表明:小鸡对新刺激(黑色纸)的反应为70%,对原来的阳性刺激(深灰色纸)的反应是30%;而幼儿在做同样的实验时始终对黑色纸的刺激作出反应。小鸡啄米实验证明了关系转换的学习迁移理论。

  试验结论:证明了关系转换的学习迁移理论

  9.水中打靶实验-贾德-经验概括说

  实验内容:把十一二岁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分成A,B两组练习水中打靶。对A组被试先教以光在水中的折射原理而后进行练习,B组则只进行练习、尝试,而不教原理。

  当他们达到相同的训练成绩以后,增加水中目标增加水中续打靶时,学过原理的一组的练习成绩明显优于未学过原理的一组。

  实验结论:迁移的关键在于对原有经验概括性的学习。

  10.罗森塔尔实验-罗森塔尔-期望效应

  实验内容: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

  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实验结论:发现了皮格马利翁效应

  11.波波玩偶实验-班杜拉-观察学习(口诀:班杜拉的娃娃笑哈哈)

  实验内容:班杜拉的实验是将儿童置于两组不同的成人模特当中,一组是具有攻击性的模特,另一组是非攻击性的模特。

  在观察了成人的行为之后,让他们进入一个没有模特的房间,观察他们是否会模仿先前所见到的模特的行为。每个儿童在实验过程中都保证不会受到其他儿童的影响。

  孩子们被带进一个游戏室,在那里模特展示出不同的行为。实验员把一个成人模特带进房间,让他(她)坐在凳子上,然后参与孩子们的活动。

  10分钟过后,让他们开始玩一套套零件玩具。在非攻击性一组中,在整个过程中只是摆弄玩具,完全忽视了波波玩偶。在攻击性一组,成人模特则猛烈地攻击波波玩偶。

  实验结论:儿童侵犯行为的获得并不一定要以其亲身获得奖励或惩罚为前提,儿童可以通过观察他人从事此类行为之后受到奖励或惩罚而学会这类行为。

  12.两难故事测验-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

  实验内容: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测验采用9个道德价值上互有冲突的两难故事,让被试者在两难推论中作出是非、善恶的判断并说明理由,科尔伯格对被试的陈述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分出30个不同的道德观念维度,如是非观念、权利义务观念、责任观念、赏罚观念、道德动机与行为后果等等。

  实验结论:提出了他的关于儿童道德判断发展分为3个水平6个阶段的理论。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这么多内容,难道都要背诵?当然没必要,重点记住人物—实验—结论即可。当然了解实验内容才能加深人物结论的记忆。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走程序”还是直接学——程序教学原则

  一、考情分析

  此知识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通常以单选题、多选题以及判断题等题型考查,部分地区也会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可以说是教育心理学的难点知识。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通常难以理解和识记,故带领大家明晰知识要点,以期能够掌握此知识点,并在学习生活中也可以灵活运用。

  二、理论知识

  程序教学是20世纪50年代具有全球影响的教学改革运动,深刻地影响到当时美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中小学教学实践。其创始人是教学机器的发明人普莱西,但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却是斯金纳。

  程序教学是个别化教学的典型代表。所谓程序教学,是通过教学机器呈现程序化教材而进行自学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速度学习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自定学习步调,自主进行反应,逐步达到总目标。整体来说,程序教学遵循小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强化、自定步调和低错误率等原则。

  1.小步子原则

  路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学习也是如此。这个原则首先要把学习的整体内容做个分解,变成各种片段知识构成的教材,然后再把这些知识按难度递增的顺序进行排列,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的学习作铺垫,后一步学习在前一步学习后进行。两个步子之间的难度相差很小,所以学习者的学习很容易得到成功,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一步一步建立自信,逐渐爱上学习。

  2.积极反应原则

  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学习。比如,可以在每一个分解的片段学习之后设置一些问题,就像选择、填空之类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做题来调动学习积极性。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使学生产生一个反应,然后给予强化或奖励,以巩固这个反应,并促使学习者作进一步反应。

  3.及时强化(反馈)原则

  既然上面我们说了学生要积极反应老师的教学,那么老师也要对学生的反应作出及时的反馈与强化,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学生回答之后立即公布答案,让其知道对错,这其实也是树立信心、保持行为的有效措施。一个学生对第一步即学习的前一个问题,能做出正确的回答,便可立即呈示第二个问题,这种呈示本身便是一种反馈:告诉学生,你已经掌握了第一步,可以展开第二步的学习了。

  4.自定步调原则

  这一原则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速度和能力进行学习,自己掌握自己的进度。这样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时机,学习较容易成功。这与传统教学在课堂传授中一般以中等水平的学习者为参照点的教学法不同,传统教学法使掌握快的学生被拖住,而学习慢的学生又跟不上,致使班级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程序教学法相对显得比较合理,每个学生可以按自己最适宜的速度进行学习。

  5.低错误率原则

  也就是教师既要保证学生在学习中把错误率减少到最低限度,又要合理地设计教材

  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这样学生在程序化的教学下,才能够一步一步往上爬。

  最后我们一起做个题来巩固一下!

  三、题目练习

  【多项选择题】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包括( )。

  A.延时反馈原则 B.小步子原则

  C.积极反应原则 D.自定步调原则

  【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程序教学原则。程序教学遵循小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强化、自定步调和低错误率等原则,故BCD三项正确。A项应是及时反馈,而不是延时反馈,于题干不符合,故排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