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宋丹菊_中国戏曲学院导师介绍

  
宋丹菊,女,京剧旦角。1942年9月12日出生于北京。原籍天津市。其父宋德珠为京剧四小名旦之一。1987年获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7年获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工程表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民革第九届中央委员,民革北京市第十一届市委委员,北京市东城区第九届政协委员,北京市海外同胞联谊会会员。
宋丹菊是京剧世家出身,父亲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宋德珠,擅演刀马旦、武旦,兼演花旦,在20世纪40年代,被誉为四小名旦之一,开创了宋派这一武戏流派。宋派讲究武戏文演,将青衣、花旦的表演和唱念融入刀马旦、武旦戏中,兼具青衣的端庄、花旦的俏丽、刀马旦的婀娜、武旦的勇猛,从武打和舞蹈中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注重人物刻画,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宋丹菊幼承家学,并师从荀慧生、筱翠花、魏效荀、刘韵桐、冀韵兰、李慧芳等习艺。1958年加入北京京剧团。1963年随马连良、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等赴香港演出。1976年参加赵燕侠主演的影视片《白蛇传》、《红娘》、《辛安驿》的拍摄,分饰小青、崔莺莺、罗雁。1986年拜程玉菁为师,学习王派表演艺术,并曾先后向王玉蓉、邓德芹、李慧芳、于玉蘅、童芷苓、陈永玲、邹慧兰、崔荣英等学青衣、花旦,向周铨庵、马祥麟、王传蕖等学昆曲。演出剧目有:《扈家庄》、《打焦赞》、《盗仙草》、《锯大缸》、《坐楼杀惜》、《得意缘》、《小放牛》、《十三妹》、《棋盘山》、《活捉》、《穆柯寨穆天王》、《铁弓缘》、《霸王别姬》、《寄子》、《瑶台》等。1987年,将其父20世纪40年代的创演剧目《蝶恋花》后改名《改容战父》,经原剧作者翁偶虹整理加工,重排上演,同年荣获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0在全国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的会演中,与其两位舅父、台湾京剧演员孙元彬、孙元坡以及河南省京剧团合作,演出《战宛城》。1994年,参加北京市京昆振兴协会举办的零点工程录像,演出《樊江关》。
为传扬民族艺术,她于1986年赴美国旧金山教戏、讲学,获林肯大学文化交流荣誉奖状。1992年春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1995年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奖章。1997年初,由北京京剧院调入中国戏曲学校表演系,从事专职教师工作。2000年2月出版宋德珠和女儿宋丹菊父女二人的自述《珠光菊影——宋德珠舞台艺术》,叙述家庭状况,学艺过程,演戏的心得,并举例具体介绍《扈家庄》和《改容战父》两出戏的表演。2000年11月被评为中国戏曲学校教授。她曾教授青年京剧演员侯丹梅、汉剧演员邱玲、广东汉剧演员李仙花等学生《改容战父》、《活捉》、《扈家庄》等剧目,这些学生分别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戏剧奖、梅兰芳金奖等多项奖项。,女,京剧旦角。1942年9月12日出生于北京。原籍天津市。其父宋德珠为京剧四小名旦之一。1987年获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7年获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工程表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民革第九届中央委员,民革北京市第十一届市委委员,北京市东城区第九届政协委员,北京市海外同胞联谊会会员。
宋丹菊是京剧世家出身,父亲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宋德珠,擅演刀马旦、武旦,兼演花旦,在20世纪40年代,被誉为四小名旦之一,开创了宋派这一武戏流派。宋派讲究武戏文演,将青衣、花旦的表演和唱念融入刀马旦、武旦戏中,兼具青衣的端庄、花旦的俏丽、刀马旦的婀娜、武旦的勇猛,从武打和舞蹈中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注重人物刻画,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宋丹菊幼承家学,并师从荀慧生、筱翠花、魏效荀、刘韵桐、冀韵兰、李慧芳等习艺。1958年加入北京京剧团。1963年随马连良、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等赴香港演出。1976年参加赵燕侠主演的影视片《白蛇传》、《红娘》、《辛安驿》的拍摄,分饰小青、崔莺莺、罗雁。1986年拜程玉菁为师,学习王派表演艺术,并曾先后向王玉蓉、邓德芹、李慧芳、于玉蘅、童芷苓、陈永玲、邹慧兰、崔荣英等学青衣、花旦,向周铨庵、马祥麟、王传蕖等学昆曲。演出剧目有:《扈家庄》、《打焦赞》、《盗仙草》、《锯大缸》、《坐楼杀惜》、《得意缘》、《小放牛》、《十三妹》、《棋盘山》、《活捉》、《穆柯寨穆天王》、《铁弓缘》、《霸王别姬》、《寄子》、《瑶台》等。1987年,将其父20世纪40年代的创演剧目《蝶恋花》后改名《改容战父》,经原剧作者翁偶虹整理加工,重排上演,同年荣获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0在全国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的会演中,与其两位舅父、台湾京剧演员孙元彬、孙元坡以及河南省京剧团合作,演出《战宛城》。1994年,参加北京市京昆振兴协会举办的零点工程录像,演出《樊江关》。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谢锐青_中国戏曲学院导师介绍

   谢锐青,女,汉族,京剧旦角。1932年8月26日出生,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谢锐青1941年在广西柳州参加四维平剧社儿童训练班,工京剧青衣、刀马旦,因主演《金钵记》、《武则天》、《江汉渔歌》崭露头角。1946年随校赴东北演出,后在北平调入国民党二0八师四维剧校,1949年随四维剧校重组为戏剧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中国戏曲学校前身),1950年经田汉先生举荐拜京剧青衣泰斗、王派艺术创始人王瑶卿先生为师,学习和继承王派表演艺术,是王派艺术的主要传承人。1954年起在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任主要演员,1956年在中国戏曲学校毕业。上世纪50年代两次赴朝鲜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慰问演出,1961年起多次参加中国艺术团先后到伊拉克、捷克、尼泊尔、东德、芬兰等国进行文化交流和访问演出。1962年经史若虚校长介绍,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派艺术创始人尚小云先生为师,学习和继承尚派表演艺术,是尚派艺术的主要传承人。1963年在中国戏曲研究院实验京剧团任主要演员;1965年在中国京剧院三团任主要演员。其主演的剧目有:《珍珠烈火旗》、《十三妹》、《金钵记》(《白蛇传》)、《武则天》、《昭君出塞》、《木兰从军》、《春秋配》、《三娘教子》、《董小宛》、《宇宙锋》、《二进宫》、《桃花扇》、《杨排风》、《霸王别姬》、《樊江关》、《扈家庄》、《四郎探母》、《打渔杀家》、《梁红玉》、《红鬃烈马》、《新儿女英雄传》、《秋江》等。1971年调入中国戏曲学院,1972年在中央五七艺术大学、中国戏曲学校任教师,后在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任党支部书记、副教授。在表演系、全国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教授京剧表演剧目,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中青年表演人才。所教授的主要剧目有:《铁扇公主》、《四郎探母》、《棋盘山》、《昭君出塞》、《梁红玉》、《樊江关》、《木兰从军》、《十三妹》、《打渔杀家》、《白蛇传》、《战金山》、《秋江》、《穆柯寨》等。1988年离休,至今仍在中国戏曲学院任教、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任导师。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蔡英莲_中国戏曲学院导师介绍

   蔡英莲女,1945年出生,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教授、学术带头人,研究生班,流派班导师,2003年全国首届教学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蔡英莲11岁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学艺九年,师承:程玉青、罗玉萍、马宗慧、雪艳琴、赵桐珊、李香云、荀令香、邱富棠,于玉衡等名家,先后学习王、梅、尚、程、荀五大流派,艺术基底丰厚。常演剧目有:《龙凤呈祥》、《秦香莲》、《玉堂春》、《平贵别窑》、《桑园会》、《鱼藻宫》、《醉酒》、《别姬》、《失子惊风》《三关排宴》等,是京56班又红又专青衣演员。学生时期的蔡英莲广泛吸收舞蹈、话剧的表演手法,潜心研习导演理论,演出了话剧《龙须沟》、《千万不要忘记》、《母子会》、《箭赶河边》和现代京剧《六号门》、《芦荡火种》、《白毛女》等剧目。1965年毕业留校任教。1972年向何敏娟、姜家祥,孙松龄等老师学习民族声乐。1979年拜张君秋先生为师成为入室弟子。在张君秋、谢虹雯、何顺信、刘雪涛、张似云等老师的指导下,演出了张派名剧:《望江亭》、《玉堂春》、《春秋配》、《红鬃烈马》、《祭塔》《龙凤呈祥》等。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钮骠_中国戏曲学院导师介绍

   钮骠,男,曾用名钮维骠,字捷之,生于1933年11月4日,工文丑,满族,北京人。戏曲研究家、教育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编审,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中国田汉研究会理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948年入四维戏剧学校学京剧表演,1950年转入戏曲实验学校(后为中国戏曲学校,即今中国戏曲学院),先工老旦,从时青山、刘子元;后习文丑,从萧长华、高富远、萧盛萱、汪荣汉、王传凇、华传浩等老师受业,并得到王瑶卿、雷喜福、沈三玉、钱富川诸师辈的指授。
擅长剧目有《群英会》、《审头刺汤》、《乌龙院》、《连升店》、《女起解》、《选元戎》、《棋盘山》、《豆汁记》、《葛麻》、《能仁寺》、《六月雪》和昆曲戏《醉皂》、《扫秦》、《十五贯》,老旦戏《钓金龟》、《行路训子》、《徐母骂曹》、《望儿楼》、《四郎探母》、《大登殿》、《清风亭》等剧。又从周贻白、黄芝冈、李紫贵等专家、学者修戏剧史论及表导演课程。1956年毕业,留校任教。1962年又毕业于红旗夜大学中文系,并从吴小如教授攻古典文学,在京剧表演和文化艺术理论方面打下良好基础。上世纪60年代,主编京剧剧目教材40余种及《萧长华演出剧本选集》出版,有改编的京剧《牛郎织女》、《武则天》、《洪母骂畴》等剧本公演。80年代以来,参加编撰出版了《萧长华戏曲谈丛》、《萧长华艺术评论集》、《京剧选编》20集、《京剧知识词典》、《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满族现代文学家艺术家传略》、《京剧流派剧目荟萃》、《北京传统文化便览》、《十大名伶??杨小楼》、《名家论名剧??论<连升店>》、《中国昆曲艺术》、《中国戏曲志??北京卷》、《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和《说萧长华》、《打开京剧之门》、《中国京剧百科全书》等;担任全书编委和下卷主编的三卷本《中国京剧史》出版获国家级三项重奖;主编《戏曲艺术》季刊50余期。曾任《中国戏曲志》天津、上海、江苏、安徽、河北、河南、湖北、广西、陕西、山东、青海各省卷的特约编审员。在国内外和港台地区的报刊上发表戏曲研评文章200余篇;主演了戏曲电视片《连升店》。曾出访德国及赴香港、台湾讲学,并为日、德、法、英、韩、瑞士等国留学生授课。经常在中央及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播讲京剧知识。曾任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一至五届、十三至十五届以及二十三至二十五届评委;历届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评委及首届全国京剧学生电视大赛评委;第一、二届全国戏曲院校青年京剧教师展演评委。现为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编审、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中国田汉研究会理事;曾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离休后仍从事戏曲研究及教学工作,并担任第一至五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和流派传承班导师。2011年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艺术传承人。曾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离休后仍从事戏曲研究及教学工作,并担任第一至五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和流派传承班导师。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