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老师介绍:施建淮_北京大学导师介绍

  

教授、博士生导师
地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00871
电话:86-10-62765114
Email:jhshi@pku.edu.cn
接待学生日:星期三上午9:00-12:00

  
►教育背景
经济学博士,日本大阪大学,1996-1999
经济学硕士,上海财经大学,1985-1987
数学学士,南京大学,1978-1982

  
►工作经历
2007.06--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任教
2000.02--2007.06,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任教
1989.02--1996.10,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任教
1987.09--1989.02,上海财经大学数量经济研究所任教

  
►研究方向
国际金融理论、货币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市场、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汇率政策在应对通货膨胀中的作用》(主持人,已完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对汇率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主持人,已完成)
北京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WTO之后的中国经济》之子项目《WTO之后中国金融危机防范》(主持人,已完成)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金融创新与长期经济增长》(主持人,已完成)

  
►主要作品
学术论文:
汇率与通货膨胀(与张岩、孙航合作),第七章,《中国通货膨胀走势和应对策略研究》(张健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13年
汇率变动与通货膨胀,《中国金融》2011年第18期
中国应对资本流入的政策选择,《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第3期
汇率传递理论文献综述(与傅雄广合作),《世界经济》,2010年第5期
投机攻击与中央银行干预策略(与李苗献、赵留彦合作),第八章,《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路径与策略》(韩立岩、王允贵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
现实的选择:力推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体系,《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5月16日,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转载。
从上世纪70年代滞胀看当前世界经济形势,《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7月12日
基于ARCH类模型的VaR方法在外汇风险计量中的应用(与刘瑾合作),《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第8期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价格水平的传递(与傅雄广、许伟合作),《经济研究》,2008年第7期
需要关注美国房价下跌及其影响,《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10月12日
升值是央行应对通胀的有效手段,《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9月27日
汇率虚无论是肤浅的认识,《南方周末》,2007年8月16日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意义、进展及评论,《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第11-12期
中国开放资本账户的意义,《经济观察报》,2007年6月4日,CHINADAILY,2007年6月22日转载
对我国外汇储备问题的思考,《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第3-4期
中国发展与东亚经济一体化(与李克、张燕生对话),《展望中国2007》,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编,2007年2月,中信出版社
人民币升值是紧缩性的吗?-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7年第1期
为什么东亚货币需要对美元升值?,《国际金融报》,2006年03月24日
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第3-4期
中国资本帐户自由化的战略(与ShinjiTakagi合作),《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第11-12期
高储蓄真是两难的吗?——与麦金农教授商榷,《经济学季刊》,2005年第5卷第1期
怎样正确分析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第7-8期
人民币一次性升值是否可行?,《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5月16日
汇率浮动的一种技术分析,《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5月2日
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1991-2004(与余海丰合作),《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
美国节俭了世界将会怎样?,《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4月18日
产出不确定,信息不对称与双重危机发生机制(与郭美新合作),《经济学季刊》,2005年第4卷第3期
中国城市居民预防性储蓄及预防性动机强度:1999-2003(与朱海婷合作),《经济研究》,2004年第10期
金融创新与长期经济增长,《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9期
东亚金融货币合作:短期,中期和长期,《国际经济评论》,2004年第9-10期
基于信息的双重危机模型及其在东亚危机中的应用,《经济学季刊》,2001年第一卷第一期
外汇管制的经济影响:兼评我国新外汇管理制度,《国际贸易问题》,1995年第2期
农村工业区开发效益的综合评价,《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4年第10期
论国际储备体系的多元化,《经济与管理科学》,1993年第4期
经济性应作为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谈一个长期以来被忽视了的问题,《统计与决策》,1992年第5期
调整江苏出口商品结构的依据及其基本框架,《江海学刊》(与肖海泉合作),1992年第1期
论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的客观依据,《国际贸易问题》,1991年第11期
上海市就业结构的分析与预测(与鲍曙明等合作),《财经研究》,1990年第4期
学术著作:
《国际经济学》,(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汇率经济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国际金融学》,(合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1998年第二版
《江苏出口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研究》,(合著),河海大学出版社,1992年
《国际投资与劳务合作》,(合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所授课程
国际金融,货币经济学(研究生),货币银行学,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博弈论,高级宏观经济学II(研究生),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等

  
►社会职务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

  
►荣誉与奖励
2004年,《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学双学位项目》获2004年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要完成人之一)
2003年,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
2002年,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基于信息的双重危机模型及其在东亚危机中的应用
2002年,获北京大学安泰奖教金
2001年,获北京大学安泰奖教金
1999年,获FujiXeroxSetsutaroKobayashiMemorialFund研究助成奖励
1998年,获KatoAsaoInternationalScholarshipFoundation奖学金
1996-1997年,获InternationalExchangeFoundationforJapaneseStudies奖学金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老师介绍:何小锋_北京大学导师介绍

  

教授、博士生导师
地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4951
传真:010-62754951
Email:hexf@vip.sina.com;hexf@pku.edu.cn
接待学生日:星期五上午9:00-12:00

  
►教育背景
1978年-1984年就学于北京大学经济系(七七级)先后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4年-1992年留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任教。
1986年-1989年赴香港新华社东南经济信息中心做研究工作,同时继续在北京大学从事教学;
1992年-1998年在香港进行投资银行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实践。
1998年重返北京大学任教,开设投资银行学,资本市场与金融机构、投资项目评估、中国证券市场等课程,现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经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

  
►研究方向
投资银行学
企业资本运营
国际投资与创业投资
并购重组理论

  
►所授课程
投资银行学
资本市场与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管理
国际投资学
投资项目评估
资本市场研究

  
►社会职务
华融博士后工作站指导专家
特华博士后工作站指导专家
大连商品交易所博士后工作站指导专家
北京市金融系统优秀调研成果评委会成员
韶关学院客座教授
韩国外国语大学校国际地域大学院外籍教授
云南财经大学客座教授
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金融学会理事
北京经济法学会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企业投资协会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发改委委托产业投资基金法律与政策研究组长(2006-2008)
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副会长
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副会长
全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筹备组副组长
北京市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云南省金融顾问
国家开发银行特聘专家顾问

  
►荣誉与奖励
北京大学2004年度杨芙清王阳元院士优秀教学科研奖
北京大学首届科学研究成果青年鼓励奖
1989-1990学年度教学优秀奖
北京大学第三届科学研究成果论文一等奖
北京大学学报优秀论文奖(1980-1990年度)
2002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优秀党员
2006年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标兵
2006年北京大学十佳教师奖
2008年北京大学优秀导师奖

  
►主要作品
一、论文
1、姜大广、何小锋:《中国股市IPO折价问题研究》,《西南金融》2012年8月。
2、刘媛媛、黄卓、何小锋:《私募股权投资与公司盈利能力关系的实证分析》,《金融与经济》,2011年第8期。
3、何小锋、林四春:《论中国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模式》,《现代经济探讨》2012(7)。
4、何小锋、申汲龙:《股权投资企业运营风险的理论探析》,《学术研究》,2012年第6期。
5、林四春何小锋:《金融业增加值结构分析:基于投入产出表的调整》,《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5)。
6、林四春何小锋:《宏观投资的重新估算与解释: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影响》,《财经问题研究》,2012(3)。
7、刘媛媛、黄卓、何小锋:《IPO初始回报与创业投资参与的研究基于我国创业板的实证研究》,《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第2期。
8、林四春何小锋:《宏观核算与微观核算的协调》,《社会科学战线》2012(4)。
9、林四春何小锋:《保险业的特殊性及其分类研究》,《浙江金融》2012(4)。
10、林四春何小锋:《投资基金与投资管理机构的增加值核算》,《首经贸易大学学报》2012(3)。
11、林四春何小锋:《保险机构的增加值核算评述及其改进》,《武汉金融》2012(2)。
12、林四春何小锋:《宏观投资核算的类型及其改进:兼与微观投资的比较》,《南方金融》2012(2)。
13、林四春何小锋:论金融统计中金融资产的分类调整,上海金融2011(10)。
14、刘媛媛、黄卓、谢德逊、何小锋:《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2。
15、窦尔翔、何小锋、康从升:《基金资本市场链的机理与效应——基于股权基金与证券基金的比较》,《经济体制改革》,2011、1。
16、黄嵩、何小锋、谢海闻、窦尔翔:《政府财政投资新途径:私募股权基金的基金》,《长白学刊》,2011年第1期。
17、刘媛媛、黄卓、EDISONGTSE、何小锋:《美国房地产投资分析——房地产税收留置权投资实证研究》,《改革与战略》,2011、1。
18、窦尔祥、何小锋:《私募股权基金型企业融资:资本市场定位及双刃效应》,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9期。
19、何小锋:《高位蓄水与厚积薄发》,《北大商业评论》,2010年6月总第71期。
20、曾鸿志、何小锋:《基于资产风险信息不对称的公司融资理论实证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第2期。
21、张宝林、何小锋:《房地产市场泡沫测度理论述评》,《金融与经济》,2009年11月第376期。
22、左昊华、何小锋:《中国资本市场吸收实体经济通胀能力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23、何小锋、窦尔翔、孔祥鑫:《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现状与未来》,《资本市场》,2009年第5期。
24、曾鸿志、何小锋:《基于资产风险信息不对称的可转债融资信号模型》,《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第3期
25、窦尔翔、何小锋:《价值攫取、金融海啸与理性发展模式的构建》,《学术论坛》,2009年第2期。
26、窦尔翔、何小锋:《PE如何助力拉动内需》,《发展》,2009年第1期。
27、何小锋、毕成、窦尔翔:《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风险分析及对策》,《长白学刊》,2009年第1期。
28、何小锋、胡渊:《金融机构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的基金》,《改革与战略》,2008年第12期。
29、何小锋、刘腾:《以创新思维重组PE立法》,《资本市场》,2008年9月。
30、何小锋、张伟:《分类管理中国PE》,《财经(金融实务)》,2008年6月。
31、何小锋、郑仁福:《大力发展银行信用衍生品市场》,《学习与探索》,2008年4月;并被《光明日报》2008年8月26日摘要发表。
32、何小锋、窦尔翔:《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比较优势》,《证券市场周刊》2007年7月11日。
33、窦尔翔、何小锋:《PE与资产证券化异同》,《证券市场周刊》2007年5月30日。
34、窦尔翔、何小锋:《PE如何发展:两种主张与特别法律》,《证券市场周刊》,2007年5月14日。
35、窦尔翔、何小锋:《排斥、替代与互补:政府市场格局的动态优化》,《改革与战略》,2007年第4期。
36、窦尔翔、何小锋:《房地产行业秉性、泡沫致因及形成机理:二元结构的视角》,《改革》2007年第3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37、窦尔翔、何小锋:《国际经验借鉴及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优化的经济效应》,《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第2期。
38、窦尔翔、何小锋:《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研究——发展、壮大、经济效应》,《长白学刊》2007第2期。
39、窦尔翔、何小锋、李洪涛:《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的判断、效应和致因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2期。
40、窦尔翔、何小锋:《等待阳光化运作应尽快完善产业投资基金的功能》,《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12月27日。
41、窦尔翔、何小锋:《教育制度、教育融资与教育金融制度安排》,《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13期。
42、窦尔翔、何小锋:《政府不动产证券化研究——以香港领汇基金为例》,《建筑经济》,2006年第5期。
43、窦尔翔、何小锋:《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44、窦尔翔、何小锋:《抚远三角洲开发建设融资机制创新研究》,《学习与探索》,2006年1月。
45、骆颖、何小锋:《中国股市政策市中的正反馈交易机制》,《经济经纬》,2005.2
46、何小锋、樊雪志:《资产经营的一般模式与金融危机》,《新经济》,2005.1
47、何小锋、李心愉:《论大珠三角经济发展的资产四轮驱动模式》,学术研究,2004.9
48、何小锋、程勇:《我国封闭式基金之谜的实证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6
49、宋芳秀、何小锋:《借奥运之机促金融机构创新》,经济参考报,2003.1.29
50、何小锋:《中国文化信息产业的政策趋向》,韩国文化贸易协会2003年定期学术发表大会论文集,2003.11
51、何小锋、李心愉:《广东经济发展的地位与驱动模式》,韩国:中国学研究会第75次学术发表会集,2003.11
52、何小锋、黄嵩:《北京奥运融资创新的三种可行方式》,中国经济时报,2003.6.13
53、张春煜、何小锋:《中国跨国资产证券化探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6
54、何小锋、黄嵩:《投资银行学新体系初探》,学术研究,2003.5
55、宋芳秀、何小锋:《北京奥运会的金融支持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3.3
56、何小锋、黄嵩、宋芳秀:《北京奥运融资创新研究》,中国经济评论,2003.2
57、宋芳秀、何小锋:《借奥运之机促金融机构创新》,经济参考报,2003.1.29
58、何小锋、来有为:《从劳务价值论到国际价值论》,生产力研究,2003.1
59、何小锋:《产业投资基金时机是奥运融资》,北京现代商报,2002.6.6
60、何小锋:《让投资基金的两个轮子都转起来》,市场报,2002.8.17
61、何小锋:《再说奥运产业投资基金》,市场报,2002.8.24
62、何小锋:《三论奥运产业投资基金》,市场报,2002.8.31
63、何小锋:《奥运融资从观念创新开始》,市场报,2002.7.13
64、何小锋:《国内应该有合伙制投行》,经济参考报,2002.1.8
65、何小锋:《奥运融资方式要大胆创新》,奥运经济周刊,2002.4.20
66、何小锋、黄嵩:《从资产证券化的理论体系看中国突破模式的选择》《学习与探索》2002.1
67、曾小洁、何小锋、燕青:《市盈率隐含的公司业绩增长潜力——中国股市市盈率实证分析》经济科学,2002.3
68、宋芳秀、何小锋:《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的税收问题分析》,税务与经济,2002.5
69、何小锋、来有为:《融资:看好离岸资产证券化》,中外管理,2002.5
70、何小锋、黄嵩:《不动产证券化:新奥运的新融资方式》,中国证券报,2002.3.21
71、何小锋:《金融改革借机奥运》,金周刊,2002.5.9
72、何小锋:《话说奥运融资创新》,市场报,2002.7.2
73、何小锋:《市政债券行不通吗?》,市场报,2002.8.3
74、何小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市场报,2002.8.10
二、著作
何小锋、王一江、田军、王建业:《洪君彦和他的学生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年3月。
何小锋主编:《资本——中概股危机》,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年3月。
何小锋主编:《资本——企业上市》,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年10月。
何小锋主编:《资本——名家谈PE》,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年9月。
何小锋主编:《资本股权投资基金》,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年4月。
朱善利、车耳、何小锋、于鸿均主编:《我们的老师厉以宁》,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年11月。
何小锋、窦尔翔、李萌:《私募股权基金型企业融资:资本市场定位及双刃效应》,《私募市场蓝皮书》,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
何小锋、窦尔翔、康从生:《基金资本市场链的机理与效应——基于股权基金与证券基金的比较》,《私募市场蓝皮书》,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
何小锋、李绍荣、张延、董志勇:《2008奥运会对北京产业发展的联动作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何小锋、韩广智:《新编投资银行学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何小锋、韩广智:《资本市场运作案例》,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年。
何小锋、韩广智:《资本市场理论与运作》,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年。
何小锋、张春煜、王伟东、谭学东:《奥运金融工程》,同心出版社,2004年。
何小锋、黄嵩、刘秦:《资本市场运作教程》,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2006年第二版。
何小锋、黄嵩:《投资银行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2008年第二版。
何小锋、黄嵩、李智娟、张伟:《北大清华学经济:投资银行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
何小锋、黄嵩、宋芳秀、张伟:《资产证券化:中国的模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李少民、何小锋、游汉明:《中国工商经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成之德、盛宇明、何小锋等:《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全书》,中国言实出版社,2000年版
三、课题项目:
1、北大私募投资FOF课题,立项时间:2010年9月9日,负责人:何小锋,北大私募投资FOF课题研究室已经成立,此协议合作期为五年,各项研究工作均在进行中。
2、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科技金融发展研究课题研究项目,立项时间:2010年8月15日,负责人:何小锋,预计完成时间为2011年2月。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老师介绍:赵留彦_北京大学导师介绍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金融学系
地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00871)
电话:010-62761085
Email:zhly@pku.edu.cn
接待学生日:星期四下午14:00-17:00

  
►教育背景
2006年7月,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2001年7月,经济学学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工作经历
2006.7-2009.7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讲师
2009.8-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
货币经济学
金融计量学
宏观计量经济学

  
►论文发表
赵留彦,银点套利与中国货币市场的整合,《经济学季刊》即出
赵留彦、隋福民,股票收益与通货膨胀:近代中国的长期视角,《中国经济史研究》即出
赵留彦、隋福民,从汇率与国际银价关系看清末民国外汇市场整合,《中国经济史研究》2015年第2期
赵留彦、黄桂田,交易成本与长期购买力平价:近代中国的经验证据,《金融研究》2013年第8期
赵留彦、赵岩,中国与国际住宅市场的估值比较,《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赵留彦、赵岩、陈瑛,金融交易与货币流通速度的波动,《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第4期
赵留彦、赵岩、窦志强,裁厘改统对民国市场整合的效应,《经济研究》2011年第8期
赵留彦、隋福民,美国白银政策与大萧条时期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4期
黄桂田、赵留彦,供给冲击、需求冲击与经济周期效应,《金融研究》2010年第6期
赵留彦,持久盈利、暂时盈利与股价波动,《经济科学》2010年第5期
王一鸣、赵留彦,股票收益与通货膨胀:需求冲击与供给冲击的效应分解,《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12期
李苗献、施建淮、赵留彦,投机攻击与中央银行干预策略,第八章,《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路径与策略》(韩立岩、王允贵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
赵留彦,通货膨胀、政府收益与社会福利成本,《经济学季刊》第8卷第1期,2008年10月,179-198页
赵留彦,供给、需求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财贸经济》2008年第3期
赵留彦、王一鸣,我国通货膨胀与股票收益相关性:从长、短期视角的解释,《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3期
赵留彦,通货膨胀预期与粮食价格动态,《经济科学》2007年第6期
赵留彦,理性泡沫与内生货币供给下的恶性通货膨胀,《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1期,2006年10月,151-170页
赵留彦,货币化、货币流通速度与产出:扩展的CIA约束与中国的经验,《经济研究》2006年第9期
赵留彦,中国的核心通胀率与产出缺口经验分析,《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4期,2006年7月,1197-1218页
赵留彦、王一鸣,通胀预期与货币需求:实际调整与名义调整机制检验,《财贸经济》2006年第8期
赵留彦,二元人口结构转移对货币需求行为的影响,《经济科学》2006年第4期
王一鸣、赵留彦,农村保险市场深化中的金融创新模式探析,《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1期
赵留彦、王一鸣,中国证券市场收益的非线性相关,《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年12期
赵留彦、王一鸣、蔡婧,中国通胀水平与通胀不确定性:马尔柯夫域变分析,《经济研究》2005年第8期
赵留彦、王一鸣,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影响因素:新的分析视角,《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赵留彦,中国通胀预期的卡尔曼滤波估计,《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4期,2005年7月,843-864页
赵留彦、赵岩,投资-储蓄相关性与资本的地区间流动能力检验,《经济科学》2005年第5期
赵留彦、王一鸣,货币存量与物价水平:中国1952-2001,《经济科学》2005年第2期
赵留彦、王一鸣,深市停发新股对沪深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的影响,《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赵留彦、王一鸣,中国股市收益率的时变方差与周内效应,《世界经济》2004年第1期
赵留彦、王一鸣,A、B股之间的信息流动与波动溢出,《金融研究》2003年第10期
赵留彦、李绍荣,罗伯特·恩格尔对计量经济学的贡献,《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10期
赵留彦、王一鸣,沪深股市交易量与收益率及其波动的相关性,《经济科学》2003年第2期

  
►主持科研项目
2008.6-2011.12,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投资品相对价格上涨的理论与经验解释》批号:08CJL012
2014.1-,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市场整合与经济发展:近代京津都市圈实证研究》
2014.1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育服务消费增长点的研究》

  
►所授课程
金融经济学导论(本科)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本科)
投资基金概论(本科)
金融经济学(研究生)
实证金融分析(研究生)
投资基金管理(研究生)

  
►荣誉与奖励
北京大学方正奖教金(2011)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学优秀奖(2014)
《金融研究》第二届(2010)优秀论文,供给冲击、需求冲击与经济周期效应,《金融研究》2010年第6期
第五届(2010)薛暮桥价格研究奖,通货膨胀预期与粮食价格动态,《经济科学》2007年第6期
教育部第五届(2009)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影响因素:新的分析视角(《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老师介绍:冯晴_北京大学导师介绍

  

副教授
地址:北京100871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电话:8610-62754473
传真:8610-62751460
Email:fengch@pku.edu.cn
接待学生日:星期四上午9:00-12:00

  
►教育背景:
1994年9月1997年7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博士
1986年9月1989年1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经济学硕士
1982年9月1986年7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经济学学士

  
►工作经历:
1995年8月至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1998年8月-1999年8月美国巴布森商学院,美国富布赖特项目高级访问学者
1991年2月1995年8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1989年2月1991年2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教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
公司并购与重组,固定收益证券,公司估价

  
►讲授课程:
《公司并购与重组》
《固定收益证券》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

  
►近期研究成果:
1、《河南省济源市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战略》,济源市政府,2011年7月-2012年4月,本人负责撰写农村资产共有权资本化部分。
2、我国保险业并购重组趋势研究,《中国市场》,2011年8月。
3、《河南省三项整治、农村土地流转与耕地保护》,河南省国土资源厅,2009年6月—2011年2月,获得2012年河南省国土资源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报告第二作者。
4、《我国保险业兼并收购与并购监管研究》(合作撰写),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09年5月。
5、《对外开放条件下的中国保险监管研究报告》(合作撰写),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08年3月。
6、信用卡消费信贷的立体发展模式,(第一作者),《金融电子化》,2007年7月。
7、论市场细分时代下信用卡账户管理战略(第二作者),《金融电子化》,2007年2月。
8、《商业银行公共基础科目》(合作编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年10月。
9、《我国信用卡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研究报告》(合作撰写),北京大学ACOM金融信息化研究中心,2006年9月。
10、美国商业银行与货币市场的融合研究,《澳门理工学报》,Vol.7No.1,2004。
11、论澳门离岸金融中心建设,《澳门研究》,2004年6月,第22期。
12、论中国银行卡市场金融创新,《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第5期。
13、论澳门银行业进入大陆金融市场的途径,《澳门研究》,2003年6月,第17期。
14、信息不对称下的银行与金融市场间接融资,《澳门理工学报》,Vol.6No.12003。
15、金融市场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澳门日报》,2003年8月17日。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