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意图能力之何时钟情于对策?

  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意图能力之何时钟情于对策?

  主旨观点题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很重要的一种题型,在考试中每年都会考到,而对策类选项也是作为“常客”出现在题目中,且经常作为正确答案。但对于考生而言,想轻轻松松地说一句“爱它”并不容易,甚至被其所伤。所以今天我们就重点来谈谈什么情况下选对策类选项,当遇到什么样的关键词句时我们可以笃定自己的心意选择爱的那个“对策”呢?

  【例】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应用得当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应用不当会危害社会、危害人民。当前,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网络安全威胁不断增加,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安全就谈不上让信息化更好地造福人民。信息时代,人们享受着数字化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但网络黑客、互联网诈骗、侵犯个人隐私等又让很多人“中招”。可见,信息化应用越深入,就越要重视信息安全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降低信息化应用成本,增进人民福祉、造福社会

  B.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提高数字化生活的安全系数

  C.必须完善法律法规,为数字化生活提供法治保障

  D.提高数字化生活质量,就必须加强信息技术手段

  【事业单位解析】B。文段首先告诉我们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第二话指出当前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第三句通过“没有……就没有”这样的句式从反面证明了信息安全对于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性。第四句通过转折词“但”再次强调了当前网络黑客等信息安全问题严重侵犯人们权益。最后一句以“越要……”这样的对策句直接提出对策,也就是一定要重视上述的信息安全问题。所以文段的重点就是针对当前信息安全问题严重的现象提出对策,要重视信息安全问题。

  A项强调降低信息化应用成本,但文段中并未谈及成本的问题,排除;

  B项“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提高数字化生活的安全系数”的意思就是要重视信息安全问题,与文段意在强调的一致,保留;

  C项强调要完善法律法规,但文段中并未涉及法律,排除;

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意图能力之何时钟情于对策?

  D强调加强信息技术手段,但文段中同样未涉及技术问题,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B。

  通过这道题目,我们发现文段的重点句就是尾句“要……”这样的对策句,即针对前文指出的问题直接给出对策,那该对策就是作者的意图所在。所以,重点来喽,当文段中直接出现对策句且确实为整个文段的重点时,此时我们就可以确定心意选它。那咱们各位考生需要做的就是积累常见对策词,提高敏感度,比如“应该、必须、需要、要……”这些非常明显的对策词,“……是关键,……是重要突破口”这样相对隐含的对策词。

  希望各位同学在遇到该类对策句为重点句的时候,可以正确选出你钟情的那个“它”,当然这也离不开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和训练,大家加油!

  

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资料分析:资料分析的重点

  能够抓住考试重点很重要,然而在备考过程中,很多考生会模糊重点,导致很难拿到高分,之所以做不对,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做题后没有及时总结。以资料分析为例,主要考察的是对于图像图表文段的信息捕捉能力和分析能力。资料分析中总会出现大量的数字,导致很多考生误以为该模块考察的还是数据处理,花费大量时间在计算过程中,导致题目难以全部完成,最后得分反而不高,这里我们给出了几个行之有效的分析技巧。

  一、圈出材料关键

  首先,对于任何一篇资料分析而言,我们需要关注材料中出现的时间,这样在看到问题时,才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判断出来,问题问的是基期还是现期。同时,有些时间也在揭示段落结构。例如,第一段的统计时间是17年上半年,第二段统计时间是17年第二季度。而我们知道上半年是包含第二季度的。那么,前两段极有可能会考察比重的相关知识。

  其次,对于篇幅较长的文字型材料,全文的材料包括多个段落,但是不同段落讲述的主题不相同,那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标明每个段落的中心词,以中心词为基准,根据题目返回材料定位相关信息,然后寻找相关数字进行计算。

  二、明确关注重点

  在考试过程中,经常会有表格材料,那么我们在阅读表格材料的时候只需要将目光的重点关注在横标目与纵标目的内容即可,然后再根据题意进行迅速定位,在出图过程中,具体到表格中的数据是不需要在意的。

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资料分析:资料分析的重点

  三、巧用速算技巧

  资料分析过程中,数据是不需要我们进行详细的计算的,这时候就需要巧用一些速算技巧,例如,尾数法,有效数字法,特征数字法,错位加减法,横向、纵向比较法等。当题目中出现要将几个分数进行对比时,我们不需要计算,只需要判断选项之间的大小排序。就可以合理运用横向或纵向比较法,对于选项进行逐一排除,最后确定正确答案。当几个选项间,数据相差比较小,则可以采用错位加减法,将原本复杂的乘除运算转换成加减运算,从而迅速得到正确答案。而对于一些特殊的百分数,则可以将它进行变换,例如出现12.5%,33.3%等敏感数字,就可以将它们转化为对应的分数,如果答案相差过大的话,也可以进行估算,像12%-13%之间都可以估算为八分之一,这样做就可以将百分数化成分数,从而缩减计算量,这也是资料分析的核心要素,不要把数据的处理当成考核的重点。

  事业单位考试需要复习的内容虽然很多,但是只要掌握了技巧,复习起来也就轻而易举了,只要你进行科学有效的备考计划,其实想上岸也并不难。

  

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那些年让你头疼的“主旨题”

  在行测言语理解中有这样一种题型叫做主旨题,这种题型属于必考题型而且题量很大,很多考生对这个题型有很大的期待,但是正确率却不尽人意,突破这一题型对考生提高行测分数、拉开分数差距有很大帮助。为了帮助考生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住更多机会,科学利用小方法突破主旨题,教育在此就其中的一个方法进行分析。

  这个方法就是注意题干的尾句。下面通过例题进行讲解说明。

  【例】保护文物就是在留住我们的根脉,就是在传承中华民族的基因。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古建遗址、史迹等面临拆迁的命运。即便情况好一些、被保留下来的,周边的整体建筑风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状况显然与一个文化大国、文明古国的地位不相称,亟待采取严厉的保护政策,以留住历史、留住记忆、留住文化。当然,保护并不意味着原封不动,更不意味着拒绝城市化。值此剧烈变革的时代不能就保护谈保护,也不能抽离具体的时代环境空泛地谈文物保护,而是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真正把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求保护。

  这段文字意再强调:

  A文物保护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B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C应将文物保护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D加强文物保护急需政策上的发力。

  【解析】C。文段的第一句告诉我们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紧接着第二句继续围绕第一句文物保护的话题向我们指出,目前文物保护所面临的问题,接着第三句指出来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们文化大国、文明古国的地位不相称,亟待采取保护措施进行解决。第四句承接第三句指出保护不是原封不动,更不是拒绝城市化。第五句通过应该这样的词汇向我们阐述了正确的做法,也就是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将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所以整个文段尾句为文段的观点句,选项C是对文段意图的准确的判断,A可以定位到文段第一句话,意思正确但偏离文段主旨,排除;B 迫在眉睫的紧迫性文段中没有体现,排除;D政策上的发力由文段推不出来,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这道题目我们注意关注尾句,其中有一个词语应该,类似于应该、要、需要、亟待这样的词语都属于对策词,当文段的尾句中含有这样的词语时极有可能是文段的主旨句,在考场上同学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尾句除了有应该这样的词语,还会有其他一些特殊的词语,同学们再来看一道例题:

  【例】新时代的文化消费,不仅仅是产品消费,而将更加凸显消费场景的价值。体验升级和文化消费场景建构将成为激活文化消费潜能的重要途径,包括线上线下的文旅新业态、文化综合体、夜游经济等。而产品消费和配套支撑服务的不断升级,也将增强文化消费的辐射带动作用。这就需要将产品创新和消费场景创新结合,对文化消费进行整体性结构,让供给发挥更好的效能。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消费场景体验升级和产品配套升级相互促进

  B文化消费需要将产品和消费场景创新相结合

  C产品消费和配套服务升级将激活文化消费

  D新文化消费场景带来更加丰富的消费体验。

  【解析】B。文段第一句引出话题并指出新时代文化消费将更加凸显消费场景的价值,第二句和第三句具体介绍体验升级和消费场景建构对激活文化消费的作用,以及产品消费和配套支撑服务升级对文化消费的带动作用,最后一句话通过指代词这得出结论—需要将产品创新和消费场景创新结合,对文化消费进行整体性建构,所以文段的最后一句话是文段的观点句,B选项是对它的同义表述。A,文段只是在说场景升级和产品配套升级都对文化消费产生影响,并未说这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排除;C为部分内容,未体现消费场景升级,排除;D带来更加丰富的消费体验文段并没有提及,排除。故正确答案B。

  通过这道题想让同学们知道当尾句由指代词引出时,也极有可能是文段的观点句,同学们要特别注意。

  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多练习,真正掌握分析尾句这种方法。

  

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那些年让你头疼的“主旨题”

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轻松搞定工程问题之多者合作

  在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作为一种常规题型,往往占有不小的份量,而工程问题则是其中的一种高频考点。工程问题常常考查普通工程和多者合作。

  对于工程问题的多者合作问题,我们通常采用特值法进行求解,题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一、已知工作时间,设工作总量为特值

  已知完成工作的多个工作时间,可以设工作总量为1或时间的最小公倍数,进而算出各自的效率,结合题目要求解题即可。

  【例1】有一项工作,甲单干需要10小时完成,乙单干需要15小时完成。那么甲乙合作完成这项工作共用了( )小时。

  A.5 B.6 C.7 D.8

  【答案】B。解析:本题已知完成同一项工作的两个不同时间,分别为10小时、15小时,即可将该工程的工作总量设为两者的最小公倍数30。由此可得甲的工作效率为3,乙的工作效率为2,根据工作总量=效率×时间,则二者合作完成工程的时间等于30÷(3+2)=6。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二、已知效率之间的比例关系,设效率为最简比

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轻松搞定工程问题之多者合作

  如果在题干中,直接或间接已知不同个体(团体)效率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设效率为最简比,进而算出工作总量,再结合题目要求解题。

  【例2】A工程队的效率是B工程队的2倍,某工程交给两队共同完成需要6天。如果两队的工作效率均提高一倍,且B队中途休息了1天,问要保证工程按原来的时间完成,A队中途最多可以休息几天?

  A.4 B.3 C.2 D.1

  【答案】A。解析:题干已知A、B两队的效率之比为2:1,直接设A的效率为2,B的效率为1,工作总量即为(2+1)×6=18。两队效率提高一倍后,A,B效率分别变成4和2,仍然按原来时间(6天)完成了工作,B队中途休息了1天,即工作了5天,因此在此项工作中,A完成的工作量等于18-2×5=8,A工作所用的时间为8/4=2天,即休息了4天。因此本题选择A项。

  三、已知参与工作的具体人或机器数量时,一般设单个效率为1

  如果在题干中已知参加工作的具体人数或机器数,一般可以设单个效率为1,单位时间的总效率即等于具体个数,进而可以算出工作总量,再结合题目要求解题。

  【例3】工程队接到一项工程,投入80台挖掘机。如连续施工30天,每天工作10小时,正好按期完成。但施工过程中遭遇大暴雨,有10天时间无法施工,工期还剩8天时,工程队增派70台挖掘机并加班施工。工程队若想按期完成,平均每天需要多工作多少个小时?

  A.1.5 B.2 C.2.5 D.3

  【答案】B。解析:题干已知挖掘机的数量为80,即可设每台每小时的效率为1,则80台每小时的效率为80,工作总量即为80×30×10=24000。实际施工时,10天无法施工,还剩8天工期,则已完成30-10-8=12天的工作量,即为80×12×10=9600,剩余工作量为24000-9600=14400。需要按期完工,则剩下的工作需要在8天内完成,且增派70台挖掘机,则每小时的工作效率变为80+70=150,则每天工作的时长等于14400/(150×8)=12,则相比原来的每天10小时需要增加2小时。因此,本题选择B项。

  综上所述,工程问题中的多者合作大多都有固定的解法,并且相对比较简单,希望大家都能多加练习,把工程问题变成自己的拿分题。在此也预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