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信度与效度的区分

  信度和效度的关系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对很多同学来说,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今天就信效度的内涵及关系做一个归纳总结,也希望对大家的学习能够有所帮助!

  1.效度:指的是一个测验能否真实准确地反应所要测量事物的程度,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某测验测量准确与否的问题,因此也是衡量一个测验优劣的最重要的指标。效度的内涵及其地位考试中也常以内涵型或地位型单选题、判断题形式考察,需要大家能够理解识记。

  2.信度:同一测验多次测量,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与可靠性程度,这一概念内涵尤其是其中的可靠性,考试中常被归为效度以判断形式考察,需要重点掌握。同时,考试中经常考察测验长度(即测验题量的多少)对测验信度的影响,因此二者关系也需要大家掌握。一般来说,增加同类题目的测验长度,增加题目的代表性,是提高信度的一个有效办法,当然也要避免过犹不及的现象,测验题目过长反而会干扰测验信度。

  效度vs信度

  关于效度和信度的关系,也是常考的一个难点:信度高的,效度不一定高;效度高,信度一定高。下面将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帮助考生理解。

  小明用一个坏了的体重计测体重,多次测量得到的结果都是20公斤,而小明的实际体重应该是60公斤。测量得到的结果一致性很高,说明这个测验的信度高。但这个体重计却并没有准确地测出小明的真实体重,说明这个测验的效度低。总结一下就是,当一个测验信度高的时候,效度不一定高。

  如果小明用一个正常的体重计,多次测量得到的结果都是60公斤,也就是小明真实的体重。这次测验准确测出了小明的体重,且结果保持一致,也就是说效度高、信度也高。在一定时间内,真实结果一般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因而只要能测出真实结果,多次施测结果就会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即效度高、信度一定高。

  理解了信度和效度的内涵,大家就可以去推断二者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高效度一定高信度——测量准确即可八正测量结果的稳定和可靠

  2.高信度不一定高效度——测量结果稳定并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如拿高三数学卷子测试小学三年级孩子的数学水平,测试多次结果均为0.信度高,但并不能说小学三年级孩子没有数学能力。

  3.低效度不一定低信度——道理与高信度不一定高效度一致。

  4.低信度一定低效度——测量结果波动很大,稳定性不好,那么结果的准确性就不会很高。

  以上是关于信效度的关系的描述,大家可以通过试题来测试对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20世纪三个教学改革运动

  人们把20世纪称为教育改革的世纪。其中有三次改革对教育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接下来,对这三次改革进行介绍。

  一、程序化教学运动

  程序教学运动的理论基础来自于斯金纳提出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以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为代表。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思想,也可以认为是把教学过程程序化,其基本原则是:

  ①要把教材分成具有逻辑联系的自定步调的小步子;

  ②要求学生做出积极的反应;

  ③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强化;

  ④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步调,使错误率降低到最小限度。

  口诀:小(小步子)鸡(积极反馈)自(自定步调)己(即时强化)滴(低错误率)

  程序化教学运动的出现推动了现代教育的发展,使得学生在自定步调的个别化学习中勇于尝试和探索。具有使教师有时间个别指导学习的优点。

  二、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是当代认知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提出了认知一发现(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这一理论对现代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①一个实质:布鲁纳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应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新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②两个教学方法:布鲁纳主张发现教学法,这对课堂的教学改革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理解各学科的结构和倡导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通过教材和教师所提供的教学资料,使学生亲自去发现、探索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或规律。

  ③三个学习过程:获得——转化——评价。

  ④发现学习的基本程序一般为:创设情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学习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现代西方心理学发展的一种新取向,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但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应关心学生的自尊和能力,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课程、方式、方法和教学时间。教师被看作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这和促进者,老师的角色应该是助产士或者催化剂,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自我实现。

  以上就是对这三次著名的课改运动的介绍,在考试中喜欢把人名和观点进行匹配考察,大家需要正确识记的基础上精准理解。

  练一练

  ( )学习和教学观深刻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合称为20世纪三大教育运动。

  A.实用主义 B.人本主义 C.建构主义 D.马克思主义

  【答案】B。解析: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奥苏贝尔这么“牛”?!

  一、前言

  奥苏贝尔的相关理论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占有非常高的比重,是各位考生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考查角度主要是以客观题的形式,从识记与理解两方面考查。接下来,请大家跟随小编的步伐进入奥苏贝尔的世界。

  二、考点合集

  1.遗忘原因学说:同化说

  2.学习的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3.认知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先行组织者策略

  4.知识学习的分类:按照复杂程度分类;按照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的关系

  5.成就动机分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6.现代迁移理论:认知结构迁移

  三、内容详解

  1.遗忘的原因——同化说

  代表人物:奥苏贝尔

  主张: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2.学习的分类

  从学习性质与形式来说,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1)接受学习: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2)发现学习: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

  (3)机械学习: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

  (4)有意义学习: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有意义的联系。

  3.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①表征学习

  表征学习是最低层次的一种学习方式,指学习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简言之,就是学习单词所代表的意思。

  ②概念学习

  概念是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是区分事物的关键。概念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③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是指学习以命题形式表达的观点的新意义。

  (3)先行组织者策略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口诀:早高联】

  4.知识学习的种类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

  (1)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新学小(指新学习的内容概括程度小)

  (2)上位学习(总括学习):新学大(指新学习的内容概括程度大)

  (3)并列组合学习(又称为并列结合学习):不产生上下位关系。

  5.成就动机分类

  (1)认知内驱力,一般说来,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

  (2)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是一种外部动机。

  (3)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它是一种外部的动机。

  6.现代迁移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多以主观题,如以辨析、案例分析的形式考查,考生需要把握其中的重点,针对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偏差的具体表现及其出题形式,形成自己的理解,从而提高答题能力。

  随着年龄以及社会经历的提升,初中生生理与心理各方面的发展都十分的迅速。一方面逐渐摆脱小学时期的幼稚,但又未能完全摆脱;另一方面逐渐成熟,但又未能完全成熟。因此,初中生各方面都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自我意识的发展也不例外。

  1.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容易出现的偏差

  (1)过度敏感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一些性特征的逐渐显露,使其出现了许多生理以及体态的变化,而初中生对于这些体态的变化十分敏感。例如,初中生常常会因身高、体重、青春痘等等生理变化的问题而烦恼,甚至难以接纳自我。

  对于这些青春期的烦恼,许多家长常常不以为意,却容易因此失去绝佳的引导机会,学生也就难以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2)过度独立

  初中生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的特点,急切地想要脱离家长而独立,有自己的生活及私密空间。这种独立的需求是随着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所出现的正常的需求,但是容易出现偏差的情况。有时,家长的耐心劝慰,初中生却会处于过度独立的心理而逆反,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例如,家长劝慰初中社,绝对不能早恋、绝对不能染发、绝对不能进游戏厅......初中生却偏偏要做。可见,初中生思维发展的过度独立若是处理不好,易于酿成不良后果。

  (3)过分自尊

  前文所提及的过度敏感主要是指学生对于自身生理、体态等外在形象的敏感,而过分自尊更多地指向心理心理方面。但其实,过分自尊的中学生常常也是过度敏感的人。这种过分自尊会使得中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外部的刺激容易变得焦虑、紧张。例如,过度自尊的中学生常常会认为他人审视的目光、微皱的眉头、掩面的偷笑等,都是因为自己而出现的(这也是初中生思维中自我中心的表现),而一旦这些表情、动作,使其感到自尊遭到了损害,便立即会发生情绪或是行为上的反应,有的伤害自己,有的甚至伤害他人。

  对于过分自责的情况,一方面家长教师应当加以合理的引导;另一方面,在于初中生沟通交往的过程中,应当设身处地的考虑初中生的想法。例如,某些教师为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公开班级学生家庭贫困的隐私来号召全校学生募捐,这种做法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进而损害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4)过分自责

  在生活中,当我们在某件事情上犯错时,就会容易产生自我责备这种心理体验。正常的自责体验能够帮助我们反省自身、改正错误、自我警示。然而,过分自责则是认知的偏差与思维方式的不科学,是一种消极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会抓住自己某个小缺点进行长时间的自我责备,使得自身在心理饱受折磨。更有甚者,会进行自我否定、无法原谅自己而自我惩罚、自我伤害,从而严重影响自身的学习效率与生活质量。

  (5)过分自我表现

  现代生活中,一个勇于自我表现的人,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特点与优势,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亲近与赏识。然而,中学生正是思维上以自我为中心、渴望获得他人关注的时期。因此,许多初中生常常会出现过分自我表现的现象,这种过分自我表现又常常不分场合、不分时间、甚至不分对象的出现,或者无论何时何地,当他们渴望获得关注的某人(有时是家长、教师,有时也可能是某个异性)在场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表现自我,

  如高声喧哗、当众滑稽等。由于这种过分的自我表现多是一些不合时宜的行为,学生在表现后,又常常容易懊恼。

  (6)过分自我掩饰

  中学生是一个心理发展的矛盾体,既渴望获得他人关注,又常常想要掩饰自我,这种心理状态其实与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以及过分自尊密切相关。

  一方面,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尚且较弱,情绪容易外显。而随着身心的发展,中学生的情绪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心理活动也进一步具备了含蓄、内隐的特点,在某些情况下则会选择自我掩饰,不暴露自己的真实情感与真实想法。另一方面,中学生自尊心较强,在他人面前不愿意暴露自身的不足与缺陷,也会选择自我掩饰。

  例如,在一些小说中常描写,初中生对于自己喜欢的异性常常故意表现出嗤之以鼻,也是一种自我掩饰的体现。

  (7)强烈的无能体验

  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即个人对于自己能否顺利完成某一件事情的预估。从这个概念来理解,初中生强烈的无能体验,就是指当学生面临某一问题时,还没有亲自实践,便会在心中提前预估我不行、我肯定做不到,结合生活实际简单来说,就是自信心极度不足,不信任自我的一种心理状态。

  当学生产生了过度敏感、过度自尊、又或是过度自责时,自我处理不当或是家长、教师引导不当,都容易出现强烈的无能体验。对于这一状态,教师、家长应当对学生予以更多的鼓励与支持。

  2.初中生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

  (1)使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

  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并非指学生应当一味地肯定自身,而是既不妄自菲薄、自我否定,也不眼高于顶,不可一世。有了正确的自我认识以后,学生才能够用正确的眼光审视自身。对于缺点,不是一味掩饰、逃避,而是正视、改正。如此一来,对于外界的赞美或是诋毁,都能够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

  (2)使学生积极地评价自我。

  (3)要使学生学会管理好自我。

  (4)使学生不断提高自我效能。

  对于学生自我效能的提高,首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能力范围以内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的解决,增加成功体验;其次可以多予以学生言语上的激励,多表扬学生;再者,还可通过为学生提供与自身能力相近的榜样。

  最后,自我意识的发展属于心理发展的一部分,在理解过程中不要与其他知识点割裂开,而应当结合在一起,既可以加深理解,又有助于在做题过程中快速地迁移知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