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考申论考前必看的十个精彩结尾

  申论答题中文章写作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也占据了比较大的分值比例,文章写作的题不仅能测评出考生对于材料的理解程度,也同时能测评出考生的思想以及考生如果成为公务员所做出的一些实际性措施。教育为考生总结出文章写作中结尾的的一些基本方法希望助考生在备考中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一、申论常用的文章结尾的写法

  由于考生的年龄、生活阅历及工作经验等因素限制,不可能对文章结尾题做到完全游刃有余。但是提醒考生,以上手段比较多,一定要分析准确材料所反映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使用,切忌盲目套用。

  

二、快速提高文章结尾的方法

  申论考试主要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求考生对材料要有很好的把握,并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不断优化自身的写作。下面就给大家展示不同文章的结尾,供大家参考。

  (一)

  没有专利局和完善的专利法的国家就像一只螃蟹,这只螃蟹不能前进,只能横行和倒退。只有当知识的水印像空气一样,印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我们才能迎来更多知识的春天。

  (二)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如今人们能在博物馆里看到的,不再仅仅是古老中国的灿烂文化积淀,更是今日中国日新月异,生机勃勃的创造能力。这种能力,何尝不是一种国家宝藏呢?

  (三)

  挣扎在高仿链条上,也许能苟延残喘一时;但不主动跨入痛苦转型,前面的路只会越走越窄。尽管品牌的成功是一个充满变量的函数,但可以确定的是,脱下假鞋真正走上创新路,才有值得期待的未来。

  (四)

  文化创造的进步,自然离不开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工作者这个共同体的引导,比如强化创新的价值取向,完善制度设计与奖罚机制,让创作者以创新为荣。而在某种程度上讲,文化消费者的态度和需求分量更重,随着他们的品味越来越高,口味越来越刁,那些低水平的仿冒者必将寸步难行。

  (五)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该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高阶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更多开房的弹性。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六)

  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作为信息社会支柱的互联网企业,唯有担任起用户隐私和个人信息的守护者的重任,讲个人信息安全能力视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赢得用户持续的信任,构建起信息社会的健康生态。

  (七)

  谣言钻人心空子,这对大伙也提出了要求:别让人家利用了。首先练就火眼金睛,看破穿上马甲的瞎话。看看它的来源是否权威,逻辑是否严谨。微信截图,来源含糊的传说,都有造假可能。换个渠道,独立检索,多做一点验证的工作。尤其对于大违常理的事,或太合心意的奇迹,不要轻易相信,让真相再飞一会儿,别做一点就着的炮仗。

  (八)

  大数据号称网络时代的科学读心术,它的价值就在于能把人的特征,行为,选择等信息化,反过来为人类生活提供某些便利。身处这样一个时代,生活中完全拒绝让渡任何个人信息,是很难想象的。我们能做的,是让这个信息交换过程变得更可控,造福社会而不是毁坏人们的生活场景。

  (九)

  从长远来看,大数据深加工还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随着大数据加速与生产生活相融合,势必会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只有加快法规和制度的建设,加强对用户隐私,数据安全的保护,让大数据无孔不入又有法可依,数字中国建设才能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

  (十)

  祸患常积于忽微。游乐设施安全事故的发生,说到底还是运营使用单位没有将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再先进的设备也得人操作,再严格的制度也要靠人落实。在安全面前,人是最积极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变量,关键在于用制度的刚性提升所有参与者的责任心。扎实做到监管真到位,责任不留白,我们才能真正挥别伤人的游乐场。

  

2022国考申论考前成绩提升的可行性建议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到来,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申论成绩则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在本次考试中是否能够取得理想成绩,进而成功。对此,教育就同学们如何在考前短时间内提高申论成绩进行相应讨论给岀一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帮助。

  第一,掌握解题方法必记牢。申论的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结合具体的申论考情,我们发现申论有五大类题型:归纳概括、提岀对策、贯彻执行、综合分析以及申发论述。这五种类型的题目都具有自身的特点以及独特的方法,所以对于同学们来讲,大家首先要对这些题型的做题方法熟悉。针对不同的题型在考试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因此,首先需要对基本题目的做题方法了熟于胸。

  第二,紧扣热点和政策不放松。在掌握基本的理论方法之下,如果同学们想要进一步提升成绩甚至想要超越其他考生,那么时政热点的积累和政策的运用必不可少。一方面申论考试本身就是时政热点和政策的结合体。例如:乡村振兴、创新创业、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等这些我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与政策都考过。另一方面,在申论答题中如果能够运用到这两个方面无疑能够提升文章的档次与深度,进而增加阅卷者的好感度。这些都是考试提分的制胜法宝,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

  第三,日常强化练习不可少。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在申论的学习应用中,也需要大家重视日常的练习。尤其是临考之前,需要每天强化套题练习,严格把控考试时间,按照申论的基本解题技巧进行做答并查漏补缺。建立相应答题思维同时熟悉考试的基本思路。重点找岀自己的弱项,在后续中弥补短板,唯有此才能在考试中长效发挥,最终取得好的成绩。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有平时复习的过程中做好准备,才能在考试中一鸣惊人。所以同学们,公务考试申论的复习大家在掌握基础的前提下,多积累,多运用,熟方法,才能成长与进步。

  以上是教育针对考前如何提分给大家的一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加以运用。

  

2022国考申论考前再看看国家领导人讲话

  如今国家领导人讲话,尤其是习总书记的讲话经常出现各类申论考试中,因此,学习和了解国家领导人讲话必须成为各位同学在申论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2022年国考已经正式启动,为了更好的帮助各位同学备考,在即将到来的国考中取得好成绩,教育梳理了近期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重要讲话内容,请大家参考学习:

  1、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2021年9月27日至28日,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你们坚持不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发展农村事业,路子走的是对的。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2021年9月13日至14日,在榆林考察调研时的讲话)

  3、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和重托。

  (2021年9月1日,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4、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5、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6、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全党同志都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永远信党爱党为党,在各自岗位上顽强拼搏,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实践推向前进。

  7、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党同志都要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8、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参观学习,更加自觉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理想信念,学好用好党的创新理论,赓续红色血脉,发扬光荣传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更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2021年6月18日在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时的讲话)

  9、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10、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11、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2021年1月22日,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

  12、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3、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

  

2022国考申论考前必看哪些名言佳句

  面对文章写作题目,大对数考生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我写的文章水平太低了、我是小学生的表达方式……大家往往会觉得自己写作文不够高级。其实本质上的原因在于我们写作是遣词造句过于陈旧,没有与时俱进进行相应的语言积累。那么,教育在这里给大家紧急突击,分享考前必看的名言佳句,让我们在考场上能让作文的语言更加精彩。

  

道德修身篇

  1、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明·刘基)

  2、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宋·李觏)

  3、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

  (《淮南子·人间训》)

  4、一指之穴,能涸千里之河;一脔之味,能败十世之德。(清·唐甄)

  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6、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明·李廷机)

  7、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明·薛喧)

  8、进德修业,要个木石的念头,若稍涉矜夸,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趣味,

  若一有贪恋,便堕危机。(古楹联)

  9、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德,不为穷困而改节。(《重订增广》)

  10、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孔子)

  

改革篇

  1、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邓小平)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

  4、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

  5、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既坚决、又审慎的方针。决策一定要慎重,看到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以后再下决心,但改革总要有一个期限,不能太迟。(邓小平)

  6、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同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相适应,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必然会阻碍经济体制改革,拖经济发展的后腿。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邓小平)

  7、不革新,是生存也为难的。(鲁迅)

  8、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

  9、变法则民智,变法则民强,变法则民生。(清·谭嗣同)

  10、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斯于利民。(清·魏源)

  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

  1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

  13、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清·梁启超)

  14、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15、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汉·杨雄)

  

以民为本篇

  1.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一一老子

  2.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一一司马迁

  3.百姓所以养国家也,未闻以国家养百姓也。一一王安石

  4.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一一朱熹

  5.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已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6.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贞观政要・务农》

  7.人以德为本,官以民为基。

  8.常怀为民之心,常听为民之言,常思为民之策,常兴为民之举,常记为民之托。

  

权力责任篇

  1.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用。

  2.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

  3.权力意味着责任,职位意味着奉献。

  4.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5.权力失去监督,必然会导致腐败。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一一张养浩《为政忠告》

  8.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一一黄石公《素书》

  

  1 2

返回
顶部